四神天地書,守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受保護樹木 Posted by 廖仁滄 2023-01-01 2473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31,適讀年級:七年級 臺中市受保護樹木共有1081棵,其中4棵生長在科博館周邊,包含3棵榕樹與1棵雀榕。這4棵受保護樹木見證鄰近地區的地理變遷,也是臺灣民間信仰宗教場域,更提供野生動物食物與庇護所,維護城市的生物多樣性。
「山林裡的南島語族」-陳有貝教授開創性地書寫台灣史前史 Posted by 屈慧麗 2023-01-01 2524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SR值582,適讀年級:九年級 臺灣考古學界2022年出版了本新書「山林裡的南島語族-臺灣原住民族群的形成論」,陳有貝教授以廣博的東亞考古知識體系與扎實的考古科學專業,論證了臺灣史前史的大致脈絡與內容,同時將之順理成章的鑲崁在東亞考古世界裡。
林氏大宅厝,讓科博館典藏記憶中的大小事! Posted by 廖紫均 2022-12-01 2607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SR值517,適讀年級:六年級 科博館於1994年接收來自臺中下橋仔的大宅厝木構件與文物,約有一千多件,這批龐大的文物若要被活化,需要有更多的脈絡與史料發掘。目前科博館的做法是透過爬梳材料,釐清大宅厝相關的人與事,再進行數位掃描與建構的工作。
大家一起「凍」起來!臺灣的製果凍植物,好吃喔! Posted by 王秋美 2022-12-01 2813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SR值506,適讀年級:六年級 有些植物因果實、種子或葉子富含多醣膠質和果膠,經過人為搓洗將前述物質溶出後,不須添加明膠或洋菜,或僅加上草木灰水的上層澄清液或碳酸鈣溶液強化其凝固的效果,由此可製成果凍狀的食品。
地球生物的老前輩!針葉識千秋,印證了中生代至今的環境 Posted by 邱少婷 2022-11-01 2836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SR值513,適讀年級:六年級 松柏類的裸子植物常被泛稱為「針葉樹」,意指葉形像針狀的樹。這類植物的起源歷經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至今,應驗著環境變遷,從蘇鐵像蕨類的葉型演變到松、杉、柏的扁條葉、線形葉、針葉等。
消失的古生物!由三葉蟲眼睛構造的研究,支持其親緣歸屬是有顎類的姊妹群 Posted by 單希瑛 2022-11-01 2341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52,適讀年級:八年級 三葉蟲是一群已滅絕的節肢動物。牠們出現於寒武紀初期,消失於二疊紀末的大滅絕事件。近年對三葉蟲眼睛的研究,發現水晶體下方獨立的晶錐構件,而獨立的晶錐是有顎類的獨有衍徵,支持了三葉蟲與有顎類是姊妹群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