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片

生物學涵蓋無脊椎動物、昆蟲、兩棲爬蟲、鳥獸、維管束植物、真菌地衣等領域。研究人員依其專長各自發揮,獲得學術界肯定。

生不逢地的獅子魚(一)– 威猛的海底武士


色澤鮮豔,形態威武的獅子魚(魔鬼簑鮋),原產於印度—太平洋與紅海的珊瑚礁。在原生地區海域,是美麗而凶猛的掠食者,潛水教科書裡的著名危險海洋生物,卻也是潛水攝影者趨之若鶩的海底名模。 因為人為有意無意的引入,獅子魚在沒有天敵掠食者的西大西洋與地中海區域橫掃八方,造成當地海洋生物的浩劫。原本美麗凶猛的海底武士形象,反而成為人人皆曰可殺的惡疫。 本系列文章分成兩篇,本篇介紹獅子魚的分類、習性,以及在臺灣海域觀察到的特殊行為。

生生不息 – 寄生植物與共榮的鳥蝶(上)


植物多是自營生物,但另有桑寄生植物,是一類特殊的異營植物,必須掠奪其他生命體,才能維繫生命。本文介紹淵源已久的植物系統分類歷史,以及探究臺灣桑寄生科植物侵入寄主的構造。

科博館珊瑚缸的故事


本文以科普筆法描寫科博館地球環境廳珊瑚缸的生態及生物特性,本篇為研究人員在養護本展示缸所觀察到的有趣現象,內容包括:海星的分裂生殖、刺冠海膽啃食萼柱珊瑚、白結螺啃食軸孔珊瑚。本文除了探討生物特性外,也探討生態及演化的基本概念。

優雅巨獸的復原之路-藍鯨


2020年臺灣首次發現藍鯨擱淺紀錄。藍鯨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動物,覓食時的快捷泳速及高效率的鯨吞濾食方式,令人印象深刻。當全球環境變遷,導致主要賴以維生的磷蝦數量下降。藍鯨該如何應對?而牠們所面臨的難題,也正在考驗人類的智慧。

為下一世紀人類留下植物資訊的計畫:植物冷凍保種


由於氣候變遷及人類在世界各地大肆開發,預計 2050 年將有 1/4 的植物走上滅絕之路。近 10 年內,中、美分別開始進行蒐藏完整基因組( genome ),而本館自 2016 年也和以蒐藏活體物種為主的高樹保種中心合作,開始進行此保育工作,持續至今。

風干擾誘發的蜘蛛絲生產可塑性


本文確認風干擾可誘發結網蜘蛛的大壺狀腺絲在機械性質上的可塑性,並且指出此種可塑性乃基於絲微觀結構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致,推論蜘蛛在經歷風干擾後可主動改變體內生產絲之微環境,即使在原料絲蛋白相同的條件下,快速地改變絲生產過程進而增強絲強度與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