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中社遺址出土人骨!考古隊妙手回春斷前身 Posted by 劉克竑 2022-11-01 2352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21,適讀年級:七年級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的考古隊,於2019年在臺中市清水.中社遺址南社地點進行發掘,挖出大量的史前遺物,出土了42具墓葬。這批人骨的保存情況一般較好,但不少骨骸仍需要進行整修,包括用膠黏合與用蠟填補。
考古學家一項必要且有趣的學習,陶片拼合與修復讓人看見文物的原貌! Posted by 李作婷 2022-09-01 2084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489,適讀年級:五年級 陶片拼合,要持續的觀察與分類,在適當清潔後再進行黏合。這個工作的過程,除了學習認識陶器屬性、特徵,同時也在觀察中,無形累積了推測陶器製作、使用、埋藏過程的資料,以便後續分析與研究。
古人崇拜鳥圖騰,番仔園文化層的鳥形罐,似飛鳥依人,飛入尋常百姓家! Posted by 屈慧麗 2022-08-01 2308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69,適讀年級:九年級 臺灣中部地區惠來遺址的番仔園文化層出土的鳥形罐或稱船形罐,於罐身兩側捏出對稱的凸起,形似鳥身或鳥喙,不同於「陶把」或「陶鈕」等常見的陶器附件,這些凸起處還帶有穿孔,形似鳥的眼睛。
想知道史前人耕田用哪些工具嗎?重現打製石鋤的製作方法 Posted by 劉克竑、張朝欣 2022-06-01 2221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06,適讀年級:六年級 「打製石鋤」是史前人耕田挖土和除草的工具,也是台灣最常見的石器,一般呈扁平的長條形,形狀有點像牛舌餅。本文試著復原台灣史前時代打製石鋤的製作方法,用河灘上的變質砂岩鵝卵石(中礫)為材料,再裝上木柄才能使用。
來看看古人用什麼工具製作骨器?從清水社口尾遺址發現他們做了各種骨角器! Posted by 李作婷 2022-04-01 210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03,適讀年級:六年級 骨器,是臺灣出土史前遺物中,量少但很特殊的存在。在臺中,以番仔園文化出土的骨器最多,以細緻的小型工具為主。我們來看看社口尾遺址出土的尺骨尖器,及一種類似魚卡子的兩頭尖器,可能有類似複合式魚鉤或活動式矛頭的漁獵具功能。
更多細節一覽無遺!科技考古從空中俯看大地,會有不同的新發現! Posted by 屈慧麗、王素芬 2022-03-01 2676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SR值541,適讀年級:八年級 拜科技日新月異之賜,「太空考古」指的是從衛星發射電磁波訊號,得到地表回傳的影像,並加以分析高空拍攝的資料,讓考古學家面對一片毫無遺跡現象的沙漠或雨林,能精確找到埋藏於地底的河川或古代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