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一項必要且有趣的學習,陶片拚合與修復讓人看見文物的原貌!


圖/蔡煜凡、古悅伶、巫宜玲提供 

破碎的陶片

陶片拼合,要持續的觀察與分類,在適當清潔後再進行黏合。這個工作的過程,除了學習認識陶器屬性、特徵,同時也在觀察中,無形累積了推測陶器製作、使用、埋藏過程的資料,以便後續分析與研究。

陶器,是考古遺址中出土最多的史前遺物,除了因為它是史前人重要且普遍的生活用品之外,也由於出土時,一件陶器通常已經在埋藏過程期間,碎裂成許許多多的碎片。考古學家要如何得知史前人曾經使用過什甚麼樣子的陶器,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復原陶器的外形。

原來考古學家才是拼圖高手!且看專家如何復原史前生活樣貌

遺址中的陶器,除了因為埋藏過程中的擠壓或自然營力移動而碎裂,也可能在史前人使用過程中就已經破碎而被棄置。因此,遺址出土的同一件陶器的碎片,不見得會集中在同一處,更多時候會因為各種自然或人為因素,而散落在遺址內的各個角落。遺址內陶器碎片的分布,可以提供考古學家許多關於史前人生活行為的訊息,以及這個遺址進入埋藏後,所經歷各種事件的過程。正因為如此,發掘出土的陶片,都會被仔細地記錄下它的出土位置。藉由遺物出土的空間資料,推測復原出的行為或事件過程,考古學上稱此為考古遺物的「脈絡」。有清楚脈絡的考古遺物,讓考古學家能從中提取出有用的資訊,來分析史前人的行為模式,進而復原出史前生活的樣貌。

標本袋上的出土位置資料
標本袋上的出土位置資料

循著考古遺物的脈絡觀察、分類,登錄並蒐藏保存

在博物館裡,考古遺物被編號的同時,相關的出土位置資料,也會跟隨該件遺物一起被典藏,登錄保存在資料庫中,以便未來持續提供研究使用。因此,要開始進行陶器整理之前,首先必須了解這件陶器的相關登錄資料,方便我們將脈絡相關的陶器碎片聚集在一起觀察與分類。例如同一燒陶窯或一組陪葬陶器群等。這也是拚合陶器的一個秘技之一,考古學家並不是漫無目的地從一大堆的碎陶片中搜尋相關的陶片,而是透過陶片的相對空間資料,找出相關的碎陶片,才從中分類,進行拚合。今年暑假,考古學門有3位分別來自南藝大和雲科大的暑期實習生,就用她們的耐心和毅力,從上百件陶片當中,逐一拚合出一個個陶罐。

選定拼合標本後,開始拚貼工作

挑選拚合用陶器標本的方式,會先從標本登錄資料中,搜尋出相關脈絡的碎陶片們。這次挑選的是2019年發掘的社口尾遺址所出土,其中一處可能是陪葬脈絡的破碎陶片堆。暑期實習生的陶器修復實習,會從清潔陶片開始學習。這是因為陶片如果在不當的清洗過程下,除了可能在陶片表面留下破壞性的刷痕,更可能將陶片的斷面磨損,造成後續拚合時,陶片和陶片間的不密合。因此對於清洗,會要求不需要過度清潔陶片的斷面,以免直接破壞了斷面的原始狀態。清潔完成的陶片,首先會根據肉眼所見陶片的質地、顏色、厚度、摻和料等,將陶片分群,準備拚合。分群後的陶片,可以先挑選斷面較新鮮的陶片,開始找合適者逐一比對、拼接。或者以口緣等特徵較明顯的破片,先比對、拼接,逐漸地將較大塊的陶片一一拼接成形。初步的拼接,僅使用低黏性的紙膠帶拼合,而不直接使用藥劑黏著,可避免正式接合後如遇需要調整角度時,去除黏著劑的動作可能造成斷面破損。

小心地清洗陶片
小心地清洗陶片
破碎的陶片
破碎的陶片
用紙膠帶初步黏合
用紙膠帶初步黏合

進入正式黏合前,會先去除紙膠帶,將藥劑滲入膠帶後再慢慢撕除,可避免紙膠帶的黏性傷害陶片表面。上黏著劑前,可以透過實體顯微鏡下觀察確認陶片的斷面,如有砂土沾黏者,則用小工具小心地去除後,再進行黏合。最後,除去紙膠帶和紙膠帶的痕跡,如遇有殘膠殘留,再用棉花棒沾藥劑抹除即可。

清潔陶面斷面
清潔陶面斷面
完成拼合後的陶罐
完成拼合後的陶罐

這次實習活動完成的其中一件陶器,屬於番仔園文化的灰黑陶,器形為垂腹縮頸翻唇的瓶形器,表面無紋飾,材質為夾細砂。器高45公分,口徑寬21公分,腹徑寬30公分,重560公克,陶片厚度平均0.5~0.8公分。陶瓶整體是由將近40件陶片拼合而成,費時近兩周。實習生們在拼合過程中,隨著觀察時間越久,對於陶片質地,以及破片形狀的分類直覺越強,也因此越到後面,甚至連10元硬幣大小,甚至更小的破片,都能準確地找到拼合的位置。

觀察與分類的學習與訓練

對於從事考古學的人而言,陶片分類與拼合本身就是一個必要且有趣的學習。除了透過觀察與分類的過程,學習認識陶器屬性、特徵,同時也在觀察中,無形累積了推測陶器製作、使用、埋藏行為的資料。而這也是為何筆者認為完成拼接黏合的陶器,不一定要用石膏進行整體修復的理由,也就是為了保留陶片的原始狀態,以及減少石膏修復造成覆蓋或磨損。當然,使用其他材質進行整型修復仍有其必要性,例如當陶片接合處太小,或太薄弱時,就有需要用石膏或也可利用3D列印缺損部分,做為強化連接點之用。另外,有的時候為了方便觀眾了解陶器器型,也會做必要的器形修復。

以上,尋找陶片拼接的過程,是不斷地重複分析陶片各種特徵的過程,包括形狀、材質、厚度、顏色等等許多的屬性,在腦中進行著交叉比對和多變量分析。如此複雜的工作,卻可透過人肉眼的觀察來完成,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考古學家是一個不易被取代的職業的原因吧。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用火與窯之秘辛,「臺灣陶瓷史」新書推介

前進清水社口尾遺址!挖出史前人的特殊文化

臺中清水.中社遺址:拍瀑拉族史前聚落與文化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