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裡的社會扶助工作-從玉里天主堂談起

以花蓮玉里地區來說,由天主堂負責的安德啟智中心,迄今雇用的人力已達專業標準,來自多元就業方案的人力,也努力地參與培訓。臺灣的教會參與社會扶助的風氣是由外籍修會開始,但是巴黎外方傳教會也適時的栽培本地人員,為永續社會扶助的志業立下典範。

貝珠在原住民服飾的運用 – 談科博館的貝殼製品蒐藏


本文藉由科博館所蒐藏的原住民貝類衣飾,來探討這類衣飾在使用的文化脈絡中所具有的功能、價值與社會意義,同時,透過瞭解織造的過程,探究喜好貝類製品的社會,是如何運用與詮釋這一類的製品。

如何製作原住民科學布袋戲


科博館於2023年臺灣科學節再次推出原住民族布袋戲「吉娃斯勇闖科博館」,藉由原住民角色,進行科博館科學研究成果的推介,介紹博物館如何進行多元概念(原住民族、戲劇、科學、教育)、多元媒介(博物館、布袋戲)的重組與轉化,進行全新的嘗試。

ke’ na ‘Tayal 說族語:以原住民族語命名的動植礦物


名字,是人們對「物」的稱呼。原住民族適應於各地至今數千萬年,是最熟悉各地萬物的人群,卻因為未熟悉名法則,致使大量科學命名,非由原住民族語命名。然而,一些學者雖非原住民,卻也將原住民族語用來命名動植礦物,讓這些動植礦物「說族語」。

史前時代的溫度魔法,談「同火的日子」特展


科博館2023年4月19日新開幕的特展「同火的日子」,敘述的是人類使用火歷史的故事。展覽中,以南島語族中動物取火種神話,介紹傳說中的第一把火,更展出了近150件考古學與民族學標本,來介紹「火」在人類文化中特殊的角色。從這個展覽當中,希望帶給民眾認識考古學及古物的新角度,更重要的是認識臺灣這塊土地,自身文化史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