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na ‘Tayal 說族語:以原住民族語命名的動植礦物


臺灣寬尾鳳蝶,臺灣寬尾鳳蝶Agehana maraho以泰雅族語maraho(頭目)命名。(蔡經甫攝)

名字,是人們對「物」的稱呼。原住民族適應於各地至今數千萬年,是最熟悉各地萬物的人群,卻因為未熟悉名法則,致使大量科學命名,非由原住民族語命名。然而,一些學者雖非原住民,卻也將原住民族語用來命名動植礦物,讓這些動植礦物「說族語」。

原住民智慧與科學共舞,重塑生物學名的多元風貌

名字,是人們對於「物」的稱呼。個人身邊的物,可以隨意命名,但為了與人溝通,就必須有彼此都同意的稱法。譬如青蛙,在臺灣各地閩南語中,仍存在水雞、田蛤仔、肚蛙、四跤仔等不同稱呼。可見得,要讓全球人都同意使用共通的名,必須經過一套公認的規則來進行。

瑞典植物學者林奈(Carl von Linné)於 1753 年定義二名法,以屬名(generic name)、種本名(specific epithet)、命名者(author)排序,成為今日世界普遍接受的生物學名命名法則。

生物學名另有幾項重點:以拉丁文拼寫;屬名為名詞,首字大寫;種本名為形容詞,首字小寫;整個名稱就以斜體字或加底線書寫等。如荔枝學名為 Litchi chinensis ,字義為「荔枝屬-地理中國的」。因為荔枝原生於地理中國,學者發現時只有中文發音的名字,因此以「荔枝」的音拼出拉丁字做為屬名,而以發現地「中國」的拉丁字形容詞做為種本名。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殖民地母國主導了被殖民地的動植礦物命名。在臺灣命名動植礦物最多的大戶,是歐美與日本學者。1903 年,法籍神父佛里(Urbain Jean Faurie)初次到臺灣,採集大批植物寄到歐美,並加以命名。日籍植物學者早田文藏(Bunzo Hayata)進行臺灣植物分類研究,鑑定命名超過 1,600 多種。在那個所謂的臺灣命名大時代,命名者大多不是臺灣人。

從 Mt. Qomolangma 到玉山,探究自然物的真正名稱

原住民族在各地與環境適應至今數千、數萬年,應該是最熟悉各地萬物的人群,卻因為未熟悉科學界決定的命名法則,致使絕大多數自然物的名字,非由原住民以族語命名。最知名的例子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Mt. Qomolangma(藏語中珠穆朗瑪字義為第三女神,珠穆意為女神,朗瑪意為第三),即使藏人千萬年來都以此稱呼,西方社會則至今仍以 Mt. Everest 為名,因1865 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以當時帶領英國測量團隊代表 Everest 爵士命名。近年來尼泊爾、印度也提出更名訴求,尼泊爾要求以尼泊爾語改為 Mt. Sagarmatha 、印度要求以實際推算高度的印度數學家 Sikdar 之名改名。

玉山是臺灣第一高山,但這座山在鄰近臺灣原住民族族語中,早已出現數千年,如鄒語稱 Patungkuonʉ(八通關,意為發亮的山或石英之山),布農語稱 Tongku Saveq (東谷沙飛,意為高大的山)等。清國時代漢人才開始稱之為玉山,西方人則以一位艦長之名稱之為 Mt. Morrison (至今西方社會仍使用中),日本時代則改稱新高山。

玉山圖,玉山在還沒叫玉山之前,鄒族已取名Patungkuonʉ(八通關,意為發亮的山或石英之山),布農族也已取名Tongku Saveq(東谷沙飛,意為高大的山)。(攝影:Kailing3。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 3.0)
玉山在還沒叫玉山之前,鄒族已取名 Patungkuonʉ (八通關,意為發亮的山或石英之山),布農族也已取名 Tongku Saveq (東谷沙飛,意為高大的山)。(圖/ Kailing3 攝影,維基百科。CC BY-SA 3.0)

原住民之聲:北投石命名探秘

即使原住民族過去未及參與動植礦物的科學命名,一些非原住民學者卻也使用了原住民族語來命名動植礦物,讓這些動植礦物「說族語」。其中又大略可分為「族語地名入學名」,「族名入學名」,以及「族語入學名」3 種。

從以上的科學命名為例,很容易理解地理分布是科學命名的一種常態。當原住民族語先被使用於地名,很容易會進一步使用於學名之中。

臺北市北投區的命名,是源自凱達格蘭族語。清國時期有一群凱達格蘭族人聚居於此,族人以族語「女巫 ki-pataw 」來稱呼當地,於是清國人則以族語「女巫 ki-pataw 」的發音,書寫為「北投社」(北投二字用閩南語發音更貼近凱達格蘭語的女巫喔!)。為何族人稱當地為女巫?一種說法是該地有硫磺溫泉,熱氣終年不斷,被族人認為有女巫作法;另一種說法則是曾經有女巫居住於此。

1905年日本人岡本要八郎於北投溪發現一種微帶放射性的礦石,命名為「Hokutolite」,意思是北投 Hokuto (日語發音)的礦物 lite 。北投石化學成分包括硫酸鋇(BaSO4)與硫酸鉛(PbSO4),以及稀有的放射性元素鐳(Ra)。其成因為北投溪內岩石常期浸泡在硫酸溫泉水中,在高溫硫酸腐蝕下,堅硬的安山岩表層白化,吸附溪水中礦物質,形成含鐳元素的礦物結晶,即為北投石

北投石是全世界 4,000 多種礦物中,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的礦物。日本時代被日本文部科學省指定為「特別天然記念物」,當代則指定為「自然文化景觀」。除了該物本身的重要性,其命名也呈現原住民族語在科學上的角色。

於「臺灣物種名錄」資料庫中,輸入一些以原住民族語命名的地名為關鍵字,可發現許多臺灣物種的學名中,有原住民族語地名。如以 wulai (烏來,泰雅語溫泉之意,今新北市烏來區)查詢,可以查到 19 筆,包括烏來雙針蟋(Dianemobius wulaius)、烏來黃金龜(Metabolus wulaiensis)、烏來鋏蠓(Forcipomyia wulai)等。若以 wutai (霧臺,魯凱族語小社聚集成大社之意,今屏東縣霧臺鄉)查詢,可以查到 23 筆,包括霧臺條金龜(Anomala wutaiensis)、霧臺秋海棠(Begonia wutaiana)、霧臺澤蟹(Geothelphusa wutai)等。證明了原住民族語已經大量進入臺灣地名中,也進一步進入科學學名。

北投石圖,北投石Hokutolite說的是凱達格蘭族語ki-pataw(女巫)。(陳君榮攝)
北投石 Hokutolite 說的是凱達格蘭族語 ki-pataw (女巫)。(圖/陳君榮)

泰雅原同椿象:以泰雅族名來命名

從地名開始,我們逐漸進入以原住民族語命名的科學世界。與族語地名相似,族名本身亦容易被外界聯想到該族人居住的區域,於是許多物種也以原住民族名來命名。同樣於「臺灣物種名錄」資料庫中輸入原住民族族名,以 tayal (泰雅,泰雅族語我族人之意)可查到 41 筆,以 taroko(太魯閣,太魯閣語我族之意)可以查到 32 筆。

科博館生物學組的蔡經甫博士,即曾以 tayal 來命名物種。蔡博士等於 2015 年為發現的一種居住在泰雅族分布區域的同椿科物種,命名 Acanthosoma atayal (泰雅原同椿),以與蓬萊原同椿加以區隔。

泰雅原同椿象圖,泰雅原同椿象Acanthosoma atayal以泰雅族語atayal(我族人)命名。(蔡經甫攝)
泰雅原同椿象 Acanthosoma atayal 以泰雅族語 atayal(我族人)命名。(圖/蔡經甫)

臺灣寬尾鳳蝶:學名中的 maraho,是泰雅族語「頭目」之意

地名及族名較為外界熟悉、容易被使用於科學命名。其他族語外界不容易接觸,若非命名者用心,不可能被用來命名。

蔡經甫博士等也曾以阿美語 Alikakay (阿里嘎該)來命名發現的蚊獵椿象。這隻 2010 年命名的 Stenolemus alikakay (臺灣柄胸蚊獵椿象)以 Alikakay 為種本名,即採借阿美族語傳說故事中「會吃小孩的巨人族」之意。阿里嘎該的身材非常巨大,經常跑來部落作亂。於是阿美族人驅趕阿里嘎該,阿里嘎該答應只要阿美族人每年帶著米糰和檳榔來海邊祭拜,就能夠捕到很多魚,隨後消失。即使到現在,阿美族父母還是會嚇小孩:「再哭的話, Alikakay 會吃掉你。」蔡博士認為,對那些被獵食的小昆蟲們而言,臺灣柄胸蚊獵椿象就是它們的「阿里嘎該」。

但這不是以族語入學名最重要的案例,最重要當屬臺灣寬尾鳳蝶。臺灣寬尾鳳蝶 Agehana maraho 在日本時期即被命名,今日貴為臺灣國寶蝶,其種本名 maraho 其實是泰雅族語「首領」的意思!泰雅族是一個平權社會,即使沒有世襲的酋長或君主,但部落中會認定最有能力的男子為 maraho ,服從其對於部落進攻、防守等公共事務的指揮。日本人為了有效管理原住民族,授與各部落首領頭目章。泰雅族也在日本時期之後,將 maraho 解釋成頭目。

1932 年,宜蘭農林學校(今國立宜蘭大學)日本教師鈴木利一帶領學生至臺北州羅東郡蘭陽溪中上游、泰雅族居住區域進行採集時,捕獲一隻未曾記錄過的寬尾鳳蝶,引起當時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教授素木得一教授的興趣。隔年素木教授等前往宜蘭泰雅族區域捕蝶,花了旅費八百日圓,是當時臺人 40 個月的薪水,總算再次捕獲。此後這隻鳳蝶亦被稱為八百圓蝶。素木教授等認為此蝶對全球蝴蝶研究非常重要,確認寬尾鳳蝶屬並非僅存於大陸、更可存於島嶼,其重要性等同於蝴蝶界的「頭目」,以 maraho 命為種本名。之後臺灣寬尾鳳蝶被日本政府定為天然紀念物,日本生物學界認定為夢幻之蝶。現在則認定為臺灣國寶蝶,列入第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依法不得隨意捕捉、騷擾、飼養、繁殖、買賣等。

臺灣柄胸蚊獵椿象圖,臺灣柄胸蚊獵椿象Stenolemus alikakay以阿美族語alikakay(會吃小孩的巨人族)命名。(蔡經甫攝)
臺灣柄胸蚊獵椿象 Stenolemus alikakay 以阿美族語 alikakay (會吃小孩的巨人族)命名。(圖/蔡經甫)
臺灣寬尾鳳蝶,臺灣寬尾鳳蝶Agehana maraho以泰雅族語maraho(頭目)命名。(蔡經甫攝)
臺灣寬尾鳳蝶,臺灣寬尾鳳蝶 Agehana maraho 以泰雅族語 maraho (頭目)命名。(蔡經甫攝)

以原住民族語進行科學命名的重要意義

臺灣原住民族百年來因人口數較少,在社會、經濟發展競爭中較為不利,連帶影響高等人才的養成,使得原住民身分的科學家比例,比一般人低很多。今日在臺灣科學界,很難感受原住民族科學的存在。經查至今以原住民身分命名的物種,只有泰雅族人王進發博士等命名的 Cosella castanopiae (川上氏櫧合位節蜱)一例。由原住民身分並以原住民族語命名的物種,還未發生。

原住民科學人才,或原住民族科學知識,互為表裡,都需要大力扶持。以原住民族語進行科學命名,即是擴展原住民族科學實力的重要步驟。積極培育原住民科學人才,亦需要長期推動。科博館即將成立原住民族科學中心,齊力推動以上兩項工作,以期能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原住民族科學的全面發展。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彰化田中珍貴的福佬客宅院—許宅

博物館原住民文物重製問題,法規究竟管理些什麼?

觀音信仰的演變:臺灣的宗教多樣性與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