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片

考古生態遺留標本的保存與管理

考古標本中的生態遺留,是人類與生態系統互動的寶貴見證。這些遺留物,能幫助我們深入瞭解古人類的文化和歷史,也幫助我們瞭解古代生態環境的變化、物種演化等生態過程。

龍泉村遺址的史前墓葬


2021 年 – 2023 年科博館考古隊搶救發掘龍泉村遺址,共發掘 124 個 2 m × 2 m 的探坑,共挖到 6 具墓葬,其中有 2 具俯身葬、 3 具仰身葬,及 1 具無法判斷葬姿的幼兒,應該都屬於番仔園文化人,由密集排列的柱洞,判斷當初可能都葬在家屋旁邊。

再訪八仙洞考古遺址


八仙洞考古遺址因有碳十四年代證據支持,最早約近3萬年是迄今所知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史前文化遺留,同時也是跨越整個史前史,自舊石器、新石器再到金屬器時代歷史最悠久之考古遺址,2006年被政府指定為國定考古遺址。

清水・中社遺址出土人骨的牙齒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的考古隊,2019年在臺中市清水.中社遺址南社挖出了42具墓葬人骨,以其中13具牙齒保存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人骨為樣本,觀察每一具人骨牙齒的生理和病理,希望能對清水.中社遺址史前居民牙齒的情況有所了解。

用火與窯之秘辛,「臺灣陶瓷史」新書推介


「臺灣陶瓷史」是2023年4月推出的新書,介紹了臺灣史前到現代的窯爐發展之下,陶器、瓷器的技術演變,以及臺灣陶瓷史的構成與物質遺留的特色。「臺灣陶瓷的歷史,就是臺灣歷史的縮影」,正是全書的史觀核心。閱讀這本書,就像走過一趟臺灣史前到歷史時期的陶瓷演化之路,也是一段臺灣先民生活史記之路。

千年大餐-探究惠來遺址動植物遺留


臺灣中部環境與地貌數千年來改變甚大,從考古遺址出土之生態遺留得以了解古生態環境與史前人的生活方式。本文針對惠來遺址出土的動植物進行初步分析,比較經過燒烤的獸骨和史前埋藏行為,進一步探討千年前惠來人的食譜和對於動植物資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