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文刊載的科普文摘精選包括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人類學及天文和氣象等等,是以科學性、生活性、趣味性等特色,為青年朋友架起滿足求知慾的橋樑,為科普愛好者揚起知識海的風帆。

清水・中社遺址出土人骨的牙齒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的考古隊,2019年在臺中市清水.中社遺址南社挖出了42具墓葬人骨,以其中13具牙齒保存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人骨為樣本,觀察每一具人骨牙齒的生理和病理,希望能對清水.中社遺址史前居民牙齒的情況有所了解。

公民科學家的力量 — 標本蒐藏的新來源


當熱心記錄物種及生態現況的臉書朋友們,紛紛成為分駐各地現場的公民科學家,不僅協助我們取得第一手的標本及相關訊息,甚至提供許多極有用的標本。本文記錄這些公民科學家們在科博館無脊椎動物學門蒐藏研究上的貢獻。

彩色世界:光的三原色與視覺


我們看到的世界五光十色,但是每種生物看到的世界都跟我們一樣嗎?人類的視覺是怎麼產生的?貓貓狗狗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我們可以看得到跟牠們一樣的世界嗎?本文就來說說生物的視覺吧!

ke’ na ‘Tayal 說族語:以原住民族語命名的動植礦物


名字,是人們對「物」的稱呼。原住民族適應於各地至今數千萬年,是最熟悉各地萬物的人群,卻因為未熟悉名法則,致使大量科學命名,非由原住民族語命名。然而,一些學者雖非原住民,卻也將原住民族語用來命名動植礦物,讓這些動植礦物「說族語」。

地震記憶的保存


本文藉由在玉里鎮民廣場的斷層槽溝開挖,簡單探討地震與斷層遺址的保存現況。

致命陷阱的華麗裝飾-蜘蛛網隱帶的多樣性與功能


隱帶是結網蜘蛛在網上以絲為主要材料的裝飾物。這些美麗的絲結構在物種間或不同年齡期有很大的差異。在累積了百餘年針對隱帶的研究後,隱帶功能竟與最初猜測十分不同,甚至更加豐富且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