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臺灣水與綠

大安溪以北的臺灣北部由於全年有雨,造成環境潮溼,但因微環境不同,讓東北部的東北季風迎風面與西北部植物仍有差異,加上人為活動的影響,讓整個北臺灣植物分布呈現豐富且迷人的樣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北部低海拔區規劃風衝稜線、濕地池沼、山溝溪谷、樹蕨桫欏等小區,本文以此區展示為例探討不同環境下的北臺灣原生植物。

出發前往植物園秘密基地


科博館蒐藏庫大開箱活動進行到第 5 場次,我們穿越植物園小特展室,即將揭開植物園研究中心的神秘面紗,走入植物組織培養室與電子顯微鏡室一探究竟,了解植物園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城市尋油: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油料植物


油料植物提供食用油與工業、能源等非食用用途,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庭園與植物園栽種多種油料植物,本文概述這些油料植物的分布與所含油脂特性,並延伸討論相關議題。

季風雨林的根本之道


季風雨林是臺灣少見的森林生態系,南仁山區是其中代表,東北季風造成生長在迎風與背風坡向的植物具有不同特徵。科博館植物園季風雨林區的展示以背風坡下方或濕潤溪谷的植物為主,本文從這些植物根部型態變化來探討植物對環境的適應。

植物園的植栽設計理念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的設計,主要以臺灣各地低海拔植物為戶外展示重點,同時在熱帶雨林溫室中蒐集了國外的雨林物種,並設立特展室不定期推出展覽,增加植物園展示及教育功能。(圖/博學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