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陳叔倬提供
國內公有博物館長期典藏的排灣族祖靈柱申請登錄國寶,分析結果顯示,源出部落面對祖靈柱被公有博物館申請登錄為國寶時的反應,不同敘事間的方向並不同;對於訴求祖靈柱返還,以及對於婚姻結盟、結拜結盟的理解,亦存在差異。
當祖靈柱變成國寶,部落巫師前來「讓靈魂回家」
若上網查詢「國家文化資產網」,至2022年5月我國共登錄國寶370件,有4件是原住民族文物。這4件源出於太巴塱、佳平舊社、望嘉舊社的原住民族古物,在中研院及臺大典藏時間超過數十年,以至於在申請國寶審查前,淡出太巴塱、佳平、望嘉族人記憶許久。當預期向文資局申請國寶時會與古物源出部落再次互動,中研院及臺大皆在申請前即與源出部落重新展開交流。中研院在太巴塱Kakitaan祖靈柱認定國寶的過程中,邀請部落巫師來中研院「讓靈魂回家」;在2012年7月佳平舊社Mulidan祖靈柱通過文化部國寶指定的「國寶見面會」中,邀請佳平部落族人前來中研院共同祝賀。臺大則是於2015年9月與佳平部落「婚姻結盟」,將Muwakai祖靈柱嫁入臺大:接著2016年10月,臺大與望嘉部落舉行「結拜結盟」儀式。
臺大、博物館界及文化部,皆稱許此種為博物館典藏文物申請國寶,而與源出部落結盟的處理模式,指出婚姻結盟、結拜結盟是個紓解返還訴求的正向做法。
祖靈柱Muwakai的國寶登錄,成就了一樁美好姻緣
其中必須注意的是,佳平部落有兩件祖靈柱被申請國寶登錄。佳平部落族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在參加2016年10月2日舉辦的「第一屆排灣學研討會」中,發表〈國寶祖靈柱的婚禮〉一文,提到2014年10月當臺大告知將於佳平辦理一場Muwakai祖靈柱列國寶說明會時,佳平有先召開部落會議。族人一開始希望能將祖靈柱要回佳平,或請政府幫忙蓋一間符合收藏國寶的博物館,但考量到返還必須克服諸多限制,而祖靈柱再次被外人永久收藏心覺不甘,於是提出請校方按照排灣族傳統禮俗來表示誠意,辦場婚禮來迎娶的想法。除了Muwakai成為臺大人嫁得好歸宿外,部落與臺大也成了親家的雙贏局面。還有人打趣地說如果哪天婚姻不幸福,辦離婚也不遲。2015年3月25日佳平族人陪同臺大人員赴文資局一同參加審查會,當知道審查通過時,心情喜憂參半,喜的是「恭喜Muwakai受到國家重視列為國寶」,憂的是「Muwakai從此以後很難回到她的故鄉佳平部落」。莊德才於2016年10月22日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辦理的「誰的文物?文物返還要不要?原住民族文物、原住民社群與博物館的三方關係」座談會中,再提出〈博物館與原住民文物的新關係:以佳平部落國寶祖靈柱為例〉與談簡報。最後簡報以「我倒很想知道博物館的態度,你們願意將古物返還原生處嗎?很多人想知道」作結語。
2017年祖靈柱國寶登錄一年之後,Taipei Times(英文臺北時報)記者Noah Buchan刊出Taiwan’s national treasure: Plunder or preservation(臺灣國寶:掠奪或保存)一文,副標中文翻譯為「保護國寶的法律是否將祖靈柱永久帶離源出部落?」Noah Buchan親自到佳平、望嘉部落進行獨立田調,文中提到,政府對文資文物登錄的重心,從「中國法統文物」移向「臺灣主體文物」;而臺灣主體文物中,原住民族文物被特別關注。但對原住民而言,族人其實不滿過去政府大力地催毀原住民族文化;今日當文化已嚴重流失,政府又回過頭來重視。這也是佳平、望嘉族人面臨部落祖靈柱在博物館典藏數十年無聯繫、卻在提報國寶指定時才來聯繫的矛盾心情。
Noah並對於主流媒體普遍讚賞臺大主導的婚姻結盟與結拜結盟,提出質疑。他認為政府或博物館自然會為了政策辯護,如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祖靈柱國寶結盟是保存這些文物最佳的典範」,可以理解。但中央通訊社報導「臺大宣稱『排灣族人』、『一致性』支持祖靈柱登錄為國寶」,著實偏離事實。Noah在親自訪談時,發現只有佳平、望嘉族人對此事有自發性的觀點,而且最大的心願是「希望祖靈柱返還」。其他排灣族人不願表示意見。他認為主流媒體有誤導之嫌,誤導讀者相信祖靈柱被博物館保存不是博物館或政府希望而是排灣族人主動要求,甚至誤導讀者相信族人理解「國寶的定義」。
國寶級的文物,可能返還給部落保存嗎?
檢視以上公開文本的另類敘事內容,與臺大、博物館界、文化部等的敘事內容,有不同的方向︰1. 佳平、望嘉族人最初都曾提出返還祖靈柱的訴求。複製祖靈柱,是族人返還祖靈柱訴求未能實現後的妥協結果,並非族人最初方案。2. 婚姻結盟、結拜結盟為族人提出與臺大校方的合作方案,但在臺大、博物館界、或文化部等的敘事中,被宣傳成是處理文物返還議題的良方。臺大、博物館界或文化部等強調「有結盟儀式才有文化返還」,或「有結盟儀式才得以重建與源出部落的關係」,似乎並不恰當。3. 主流媒體表示排灣族人普遍支持以婚姻結盟、結拜結盟儀式,與祖靈柱典藏單位達成合作協議,並非事實。
確實國內博物館仍未有任何一例原住民族文物返還,而漢人文物卻在許多國內公有博物館有返還的前例。2021年10月28日,立法委員 Giwas Ali(高金素梅)質詢臺大校長管中閔時,詢問臺大返還原住民族文物的可能性:「我認為臺大可以整理同一個部落文物的詳細資料,然後偕同這個部落的傳統組織來辦理研討,以及文物回部落的展覽。這個中研院都已經在做了,讓部落從失蹤的文物找回斷鏈的歷史文化,甚至於未來如果部落可以的話,在我們的文化館保存條件成熟的時候,可以協助把文物歸還部落永久保存。」臺大校長管中閔回覆︰「就像委員講的,一旦當地部落的文物保存條件成熟,臺大不必然一定要持有這些東西。」
本文書寫過程中,與祖靈柱源出部落及一些排灣族人皆有所討論,最後決定整理並分析公開文本,已足夠呈現多元觀點,目的是為了讓更多族人朋友方便參考各種公開文本。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