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期現珍寶?日月潭的水下考古,文化遺留有跡象!


圖 / 屈慧麗提供   

左:約10個玻璃酒瓶底部朝上的排列成行 右:玻璃殘瓶上仍可見「會社」二字

2021年4月因日月潭水位下降,文化部接獲民眾通報發現疑似水下文化資產,其中包括疑似「邵族水社部落舊址」、「漢人聚落遺址」及「清朝時期墓碑」,文資局水下遺址科立即安排學者前往進行現地會勘。

水下考古學,探究人類歷史與文化

水下考古學是藉由調查與發掘淹沒在水下的遺跡、遺物與船隻等,來研究過去人類的歷史與文化的一門學問。2021年4月因日月潭水位下降,文化部接獲民眾通報發現疑似水下文化資產,其中包括疑似「邵族水社部落舊址」、「漢人聚落遺址」及「清朝時期墓碑」,文資局水下遺址科立即安排學者前往進行現地會勘 。

現場可見日月潭水位明顯下降
現場可見日月潭水位明顯下降

日月潭水力發電廠自1919年夏季開始興建,1931年將原潭面面積5.75平方公里,增為7.73平方公里。亦即湖面較原來增加1.35倍,而蓄水容量增加6.72倍,達1.23億立方公尺。當時的珠仔山(清領時稱珠嶼,日治稱玉島、水中島,國民政府稱光華島,現採邵語稱為Lalu拉魯,有最高祖靈居住之處「心中聖山」之意。)、石印、竹湖等地的家園和聚落陷在水中,之後雖有學者做過短暫的考古學調查,但因水又漲高,潭畔遺址沉沒湖底景色改觀,難以一窺其廬山真面目。

鳥居龍藏-踏堪日月潭先驅,發現史前石器

日月潭畔的考古學調查最早始自鳥居龍藏博士,他在1900年自集集經日月潭至埔里時,沿途拍攝記錄了邵族生動的杵歌,同時也在地表發現很多史前時代的石器。1902年森丑之助在日月潭附近找到六處遺址,其中在水社庄採集打製石器與捕魚用的石網墜,珠仔山也找到打製石器與磨製石器。

鳥居於1900年拍攝記錄邵族的杵歌
鳥居於1900年拍攝記錄邵族的杵歌

考古調查日月潭及光華島,多獲史前石器

1954至1955年間劉斌雄與劉枝萬先生夥同南投縣文獻委員會全體職員,在日月潭附近及光華島上做考古學調查,當時水位降落9公尺,因此在13個調查區內找到不少史前石器及陶片標本。其中尤以光華島、文武廟石階下西側之小突角以及日月潭南側之崙龍突角3個地點採集的遺物最多,並在崙龍突角找到史前文化層。1964~1965年,臺大與美國耶魯大學合作在日月潭的湖底採了深達12公尺的湖底泥標本做詳細的孢粉分析。古植物學家塚田松雄分析發現,在湖底1公尺左右深處,約4200年前次生植物林和炭末顯著地增加,而且孢粉中也出現了大量的禾本科花粉,他認為此現象與榖類農業進入到日月潭有關。

1973年何傳坤與孫寶鋼先生一起參加張光直先生主持之「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計劃」,於光華島採集到196件陶片及183件石器。2001年劉益昌、簡史朗、郭素秋執行921災後重建相關研究計畫,針對Lalu遺址進行搶救,報告書記錄從兩個大型的黑土區發掘出土大量遺物,其中A T1P5 L7文化層的碳十四年代1460 ±50 B.P.。遺物包括橙灰黑粗砂素面陶(大邱園式)、少量橙細砂繩紋陶,石器有打製斧鋤形器、刀形器、矛形器,磨製錛鑿形器、鏃形器,也有玉錛、玉環、玦形器殘件、圓形玉核、玻璃珠、玻璃玦及鐵器,顯示當地包括牛罵頭文化、大邱園文化及幾何形印紋陶文化類型,年代距今約4500-1500年間。

怎麼也見日治時期的玻璃酒瓶?需再進一步會勘

疑似「邵族水社部落舊址」是在育樂亭附近,因乾旱水降,岸邊明顯出現建築用的石塊及10個排列成行且底部朝上、口部埋向地下的玻璃酒瓶,殘瓶上仍可見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株式會社的「會社」字樣,南投縣議員石慶龍認為邵族常用瓶於門檻設計,可防水、蛇、蟲進到屋內,因此研判那裡是邵族水社遺址。簡榮聰委員比對耆老口述地理山貌與舊照片認為這種可能性高。值得注意的是,臧振華院士與筆者各撿獲一錛鑿形器與斧鋤形器,顯示此處年代有可能更早的考古遺址,建議趁目前乾旱時立即做進一步挖掘與調查研究。

左:約10個玻璃酒瓶底部朝上的排列成行 右:玻璃殘瓶上仍可見「會社」二字
錛鑿形器(左)與斧鋤形器(右)
錛鑿形器(左)與斧鋤形器(右)

潭底古厝殘跡重見天日,黃姓家族聚落遺址曝光

接著會勘日月潭「黃家總通事漢人聚落遺址」,因水位下降到海拔738.4公尺,讓潭底的古厝建築殘跡重見天日,黃姓家族成員表示先民清朝時期就在水社地區生活,幾年前卻被林務局提告要拆屋還地。目前現場仍可以撿獲青花瓷片等古物,推測也可能是遺址。要了解早期先民來臺期間的歷史,一般來說需藉助清代至日治初期與房屋、土地及人身因權利關係變動而簽訂的古文書契、官方或業主出具證明意涵之諭示等資料來釐清,再加上族譜及耆老口述訪談或可進一步統合當時的互動關係。

大竹湖地區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可再行考究

最後一項會勘是大竹湖地區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的墓碑,引發媒體關注,碑文上方有「永屯」,右邊是「乾隆丙寅年修」(距今275年),中間則是「蔡公諱天牌佳城」,左邊為「陽男子孫立石」,意指先人是男性,名叫蔡天牌,諱是對死者的稱法,「佳城」則是墳墓,並由後代子孫立碑。因為該墓碑已被搬離原來的位置,脫離了原本的脈絡,所以請南投縣文化局日後進一步研究並異地維護管理。

簡榮聰委員察看碑文
簡榮聰委員察看碑文

嚴肅的水下考古學,盼探討潭畔族群歲月風華

水下考古學基本上是嚴肅的學問,由於潭水做為發電之用,造成經常性的水位變動,加上湖水沖刷,遺址因長期浸泡已造成破壞。本次會勘的結果不只是浮現出來的寶物而已,更期待藉由考古資料的系絡研究,能進一步探討潭畔的相關族群與歲月風華,包括過去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宗教,以及研究當時的歷史與環境變化等多元面向。雖本次會勘的結論是依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規定,採現地保存而不建議發掘,僅日後設立告示牌提醒施工或疏濬時避開這段區域以避免破壞遺址,然而未來日月潭的考古展望仍在當地民眾及學者的殷殷期盼中……。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搶救!搶救!透過挖掘,史前人讓我們明白些什麼?清水.中社遺址的考古遺物現身說法!

清水・中社遺址出土人骨的牙齒

「JOY愛史前原住民」-談考古學的科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