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舊石器時代遺址與博物館展示


圖/屈慧麗提供

史前人合作狩獵造景

朝鮮半島位於歐亞大陸東緣,屬温帶季風氣候,地形多山丘和水系。更新世晚期為理想人類棲息地,韓國考古學者發現千餘處舊石器遺址,對研究人類遷徙和石器文化非常重要。因此,台韓交流有助於考古學發展。

韓台考古交流:跨越語言的學術橋樑

朝鮮半島位於歐亞大陸東緣的中部,屬温帶季風氣候,海洋性特徵顯著。境内多山地與丘陵,盆地與水系發達,在更新世的晚期應該是史前人類棲息的理想之所。韓國考古學者至今發現了一千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其中經過正式發掘的有 70 多處。有關亞洲大陸舊石器時代人類遷徙、石器工業、石器類型和文化演化,朝鮮半島的資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或許因為語言因素,臺灣的考古學界對韓國了解非常有限。相反的,韓國學中文的人相當多,對臺灣考古也有興趣,因此本次與國立中央博物館、全谷里遺址博物館交流學習與分享研究經驗、方法和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南韓文化部門針對考古有文化財研究院的設立,是介於學術單位與財團法人的單位,接受企業界委託進行搶救考古工作,可以使國內學術單位考古工作人員不致於為各處遺址搶救疲於奔命,加上考古人力、財力資源集中,讓文物得到更妥善的照顧,這對於臺灣而言是他山之石可為借鏡。

史前文化之旅:南韓博物館的石器世界

南韓國立中央博物館館藏舊石器時期到 20 世紀初約 22 萬餘件文物,其中舊石器時代石器,依型態學從早期到晚期可以分辨出 4 種「工業類型」,因此館方平日透過導覽解說讓觀眾認識朝鮮半島不同類型的石器。第一類礫石工業型是以礫石加工的工具,如手斧、砍砸器為主;第二類石片工業型是以石片作為主要加工工具;第三類為石葉工業型是以剝製和有柄尖狀器的出現為特點;第四類為細石器工業型,小石器的使用是顯著的特徵。雖到舊石器時代晚期礫石工業仍有出現,但各項石器類型在不同遺址被使用的多寡,具有功能性與時代上的差别。為了進一步了解石器製作的步驟,館方也透過黑曜岩石片、石核成品與棄片展示,讓觀眾進一步加深印象與認識製作的過程。

透過黑曜岩石片、石核與棄片讓觀眾了解石器製作過程。
透過黑曜岩石片、石核與棄片讓觀眾了解石器製作過程。

全谷里遺址位於首爾東北的京畿道漣川郡漢灘江岸邊的臺地上海拔高度約 50 公尺左右於 1979 – 1992 年間發掘 19 次。遺址中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手斧、砍砸器、刮削器、石錐、石核和石片等。南韓政府先把這個遺址列為國家重要古蹟,命名為全谷里史前遺址,文化財產廳於 2004 年表達興建遺址博物館的意向,博物館則在 2011 年 4 月 25 日建設完成對外開放。

進入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以人類演化為主軸的史前文化展示,周邊以動、植物展示史前生態環境及展示人類如何適應的過程。由於是遺址博物館,所以挖掘出土的舊石器時代手斧、砍砸器、刮削器、石錐、石核和石片器等標本是展示重點,然而因為石器都在玻璃櫥窗內無法觸摸,因此科教部門也規劃動手做單元,讓觀眾有機會體驗史前人在製作石器時,是如何在腦海中先有製作藍圖,然後打剝修整的過程。

動手做石器可以體驗史前人製作過程
動手做石器可以體驗史前人製作過程

全谷里博物館附近也有遊樂園區的設置,寬廣的場地可供青少年露營,園區的造景包括史前人合作狩獵等,週末期間攜家帶眷的觀眾群很多,可見親子體驗史前家屋,大人小孩均喜歡這樣的戶外活動空間,在南韓看到數個造景一模一樣的遊樂園,推測可能為推廣考古而考量寓教於樂的設計。

史前遊樂園區吸引家庭觀眾群
史前遊樂園區吸引家庭觀眾群
史前人合作狩獵造景
史前人合作狩獵造景

有關全谷里遺址的埋藏堆積年代一直是學者討論的議題,由於文化層位於玄武岩之上,根據鉀氬定年法測得玄武岩的年代約 27 萬年前,裴基同先生根據基座玄武岩的年代和遺址紅土層與中國洛川紅土層的對比,認為遺址的年代應介於 20 至 18 萬年前,此年代可與距今 45 至 19 萬年的臺灣澎湖原人相比較。首爾大學李鮮馥教授則認為遺址年代約 5 至 4 萬年前,此年代與距今 3 萬年的臺灣八仙洞遺址相近,但是朝鲜半島最新資料又提出其斷代是 13 至 7.5 萬年前因此臺灣的舊石器時代與東亞舊石器時代應該有進一步探討空間。南韓到目前為止,還没有發現比中更新世更早的人工製品,目前學者均同意臨津江流域具有阿舍利風格的礫石石器是朝鲜半島最早的舊石器工業。

南韓模式:文化財研究院整合資源新方向

南韓「文化財研究院」是介於學術單位與財團法人之間的單位,例如中央文化財研究院有考古挖掘經理負責地方遺址現場,經常在怪手旁進行搶救,文化財研究院也設有蒐藏空間與典藏經理負責文物標本整理。這是臺灣文化部未來應考慮的,一般臺灣學者接受眾多委託的挖掘計畫,人力、資源相對分散,目前又紛紛成立公司接受委託計劃,但是典藏硬體設備不足的情況一再發生。相對的,韓、日兩國為整合資源而成立半官方半民間的文化財研究院,讓考古產業均衡發展,這才是未來可持續經營之道。

中央文化財研究院考古經理說明挖掘現場
中央文化財研究院考古經理說明挖掘現場

由南韓考古遺址與博物館參訪經驗而瞭解其研究成果和展示方法,對臺灣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未來我們可考慮在舊石器時代遺址進行地質古生態研究,以及考古出土石器類型方面的比較研究,甚至進一步與中、日、韓、西伯利亞展開國際合作,加上我們掌握的丹尼索瓦人與尼安德塔人的體質人類學資料,將能更完整地揭示史前人的真實面貌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古神獸,出沒!線上蒐藏庫展覽介紹

為何古人把世界分為兩個對立面?東勢出土的石刀或許可說出一些故事

清水.中社遺址出土人骨!考古隊妙手回春斷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