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傳奇 – 探索森林黃金的古今身世


圖 / 張介宇、魏佳玲提供 

臺灣產臺灣纖孔菌Inonotus taiwanensis

桑黃屬目前已知有14種,於生長的樹種常具有專一性,只有桑樹桑黃這一種長在桑樹上。臺灣的桑黃野生於中、南部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區,長在小葉桑Morus australis的活樹幹。臺灣野生桑黃原本就很少,經過10多年的採摘,更是稀缺。

你聽過桑黃嗎?竟也能當成漢方藥!

桑黃的藥用記載源自兩千多年前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的「桑耳」。桑黃名稱最早出自唐初甄權所著《藥性論》,亦見於唐朝所頒布全世界最早的官方藥典《新修本草》。其後亦有多本古籍記載桑黃的功效,包含明朝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日本及朝鮮半島也有野生桑黃。朝鮮500多年前的醫書《鄉藥集成方》和400年前的醫書《東醫寶鑑》皆稱許桑黃的功效。在日本江戶時代即把產於長崎縣男女群島之女島,以及伊豆群島之八丈島桑樹所長出的桑黃蕈當成漢方藥

桑黃類為黃黑褐色、硬質的大型多孔菌,種類多,不易從外觀來鑑別種類,是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傘菌綱Agaricomycetes,刺革菌目Hymenochaetales,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其中的大型多孔菌類,屬於廣義的木層孔菌屬(Phellinus s.l.)。外觀類似桑黃的種類,可能屬於Fomitiporia, Fulvifomes, Fuscoporia, Inocutis, Inonotus, Phellinus, Phylloporia, Porodaedalea, Sanghuangporus, Tropicoporus等相當多不同的屬。

臺灣產南亞褐孔菌Fuscoporia australasica
臺灣產南亞褐孔菌Fuscoporia australasica
臺灣產臺灣纖孔菌Inonotus taiwanensis
臺灣產臺灣纖孔菌Inonotus taiwanensis

歷代多本古籍所記載的桑黃,是單一種類嗎?

古代沒有顯微鏡可研究顯微特徵,也沒有DNA鑑定技術,沒有能力區分這些桑黃相似種類。因此,古籍中對於桑黃的記載是不同人對於不同種類的各說各話,無法當做桑黃分類的依據。因此,歷代多本古籍的桑黃記載並非單一種類,而是包含許多外觀相似的桑黃類真菌。桑黃流傳中國兩千年的歷史長流中,卻是似有若無般,始終不是中藥裡穩定使用的一味,種類混亂是主要的原因。

桑黃的功效與發現

現代學術上認為的桑黃,乃半世紀前從日本、韓國開始,再到中國及臺灣等地,對於桑黃功效的再發現,及隨之而起的研究風潮與產業開發,所根據的種類。半世紀前開始,日、韓普遍以Phellinus linteus當作桑黃的拉丁學名。然而,中國學者在1998年發現P. linteus是中美洲的種類,亞洲並無分布。2012年發表真正的桑黃為新種Inonotus sanghuang,只長在桑樹上,分布於中國、韓國、日本、臺灣及緬甸。2016年發表桑黃及其相近種類屬於新屬:桑黃屬Sanghuangporus,桑黃的拉丁學名因此改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桑黃屬目前已知有15種,與生長的樹種常具有專一性,只有桑樹桑黃這一種長在桑樹上。桑樹桑黃的藥理活性優於市售常見的楊樹桑黃 (S. vaninii) 及暴馬桑黃 (S. baumii)。在中、日、韓廣泛栽培的所謂桑黃子實體並非真正桑樹桑黃,而是楊樹桑黃。

跟隨日、韓的腳步,本世紀以後,臺灣才開始關注並研究桑黃,以及推出桑黃保健產品。近20年來,臺灣市售的野生桑黃有哪些種類?介紹如下。

臺灣有真正的野生桑黃

臺灣有真正的桑黃:桑樹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中、南部有發現,野生於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區,長在小葉桑Morus australis的活樹幹。我鑑定過幾次臺灣的野生桑黃子實體,可以證實。何以知道它們不是境外帶進來的桑黃?臺灣的野生桑黃因為高價,跟牛樟芝一樣,採收後都是直接包好送去冷凍,維持鮮採時的重量,不讓它乾掉變輕。如果是境外帶進來的桑黃,則是乾燥的。臺灣野生桑黃原本就很少,比野生樟芝還少得多,經過10多年的採摘,更是稀缺。

臺灣產桑樹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臺灣產桑樹桑黃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約10-5年前,臺灣山產店及農、花市,最常見到的桑黃類,是一種比較大型、扁平,菌蓋背面有明顯多輪溝紋,兩面皆為棕色的種類。民間常說是產自阿里山,長在殼斗科的樹木。我們的調查認為其他山區也有。這種桑黃類我們幾年前經測DNA,比對其接近 Fuscoporia wahlbergii。然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發現在中國亞熱帶及臺灣、越南也有分布的這種,在2020年發表是個新種:南亞褐孔菌 F. australasica,它跟 F. wahlbergii接近,但後者分布於歐洲。南亞褐孔菌多長在死的闊葉樹幹上。

專家利用型態特徵及DNA研究,發表了桑黃屬新種

我們於2018年發表在高雄地區發現的桑黃類新種:臺灣纖孔菌 Inonotus taiwanensis。標本提供者說是採自桑樹,我們取得寄主的葉片確認,其實是山黃麻 Trema tomentosa。臺灣纖孔菌近兩年也在臺灣中部發現。我們於2020年發表桑黃類的葉孔菌屬 Phylloporia 4個新種,這4種只分布於臺灣東南部,分別是:念珠藤葉孔菌 Phylloporia alyxiae、桑樹葉孔菌 Phylloporia mori、七里香葉孔菌 Phylloporia murrayae以及茜草葉孔菌 Phylloporia rubiacearum。從命名可以知道這些種類具有寄主的專一性。

臺灣產桑樹葉孔菌Phylloporia mori
臺灣產桑樹葉孔菌Phylloporia mori

上述的桑樹葉孔菌Phylloporia mori產自花東縱谷及附近,長在小葉桑的活樹幹,通常被稱為花東桑黃,也有人稱為海岸桑黃。它初始貼著樹幹生長,之後加厚,邊緣捲起,表面土黃色,背面黑褐色。個頭不大,販售的大多為小片狀。因為同是長在小葉桑樹幹,不少人當它是真正的桑黃,或當成桑黃去研究或開發。早期有山上人家寄來幾塊鮮凍的桑黃,說長在桑樹,保證是真的。我鑑定發現其中有兩種,有真正的桑黃,還有另一種。我感覺問題不單純,對方卻說絕對沒摻假。這個羅生門後來就清楚了,因為都長在桑樹,都是一面黃色另一面褐色,因此誤以為桑樹葉孔菌(花東桑黃)是幼年期的桑黃。

過去在臺灣,桑黃屬只知有桑樹桑黃這種。2020年春天,有恆春民眾發來長在黃荊 Vitex negundo的桑黃類圖片。一開始我認為是桑黃屬的機率不大,因為桑黃類包含的屬太多。然而,經形態特徵及DNA研究,發現它是桑黃屬的新種類。我們取得更多標本研究後,在2020年底發表了桑黃屬新種:黃荊桑黃 Sanghuangporus vitexicola。黃荊桑黃已知分布在屏東縣的恆春、牡丹鄉、滿州鄉及車城鄉,臺東縣的南部也有發現。由當地民眾的使用經驗,發現它對糖尿病及肺癌效果很好。

臺灣產黃荊桑黃Sanghuangporus vitexicola
臺灣產黃荊桑黃Sanghuangporus vitexicola

中、日、韓研究及使用的桑黃主要有兩種

只要是桑黃類,都可能被當做桑黃販售,包括野生於臺灣或境外帶進來的。從中國大陸地區帶進來銷售的有桑樹桑黃、楊樹桑黃 S. vaninii、暴馬桑黃 S. baumii 等主要的桑黃類,還有大孔忍冬桑黃 S. lonicerinus 及錦帶花桑黃 S. weigelae 等。一種在中國大陸稱為紫油黃的桑黃類,被帶入臺灣的也不少,其子實體外觀接近桑黃。紫油黃在2020年發表為新種 Fulvifomes submerrillii,臺灣野外尚未發現有這種。中、日、韓研究及使用的主要桑黃類是桑樹桑黃及楊樹桑黃這兩種。至於其他種類的功效及安全性,因研究很少,使用須慎重。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森林火災遍傳全球,浴火重生後的真菌,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萬事「如意」!臺灣野生靈芝傳奇的研究歷程

酵母菌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