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北仙台城下的地底森林世界-富沢遺跡


富沢遺跡保存館地下室的埋沒林原址保存。(圖/鍾令和)

探訪位在仙台市郊的富沢遺跡保存館,觀賞著大約 2 萬年前生存在這裡冰河時期的森林與早期人類活動的紀錄。

由於疫情解禁的關係,臺灣人最近猶如洪水猛獸般地前往日本旅遊。筆者也不例外,在 5 月中旬前往日本東北地區當起背包客。除了想出國旅行之外,一部分是因為寫了兩篇關於動畫「鈴芽之旅」(深度解析鈴芽的地震之旅「鈴芽之旅」中沒有提到的日本大地震)的科普文章後,突然發現自己從來沒去過 311 海嘯附近的地區。另外一部分是筆者想去看看今年初開始允許一般遊客前往的福島核災區。

從去年中開始,福島核災地區已開放居民返鄉,雖然大部分的居民並無意願返鄉。還有百萬噸清洗福島核災區的用水預計從 6 月開始排入太平洋了,筆者想知道當地居民的看法,不過,這些在未來有機會再慢慢為各位讀者介紹。本文主要介紹本次日本東北旅行的意外驚喜-地底之森博物館 (Tomizawa Site Museum)

仙台市富沢遺跡保存館(圖/鍾令和)。富沢遺跡,資料來源:日本舊石器學會。 (http://palaeolithic.jp/sites/tomizawa/index.htm)
仙台市富沢遺跡保存館。(圖 / 鍾令和)

意外發現的珍寶

因為之前從來沒有去過日本東北地區,在規劃行程之初詢問了許多朋友的建議,大部分都是推薦名城古蹟、詩人宮澤賢治的相關景點或是著名俳人松尾芭蕉的奧之細道。雖然都是很棒的建議,但是跟筆者想前往的目的有不小的差異。只好求助谷歌大神幫忙,意外查到這個地底之森博物館。

地底之森博物館又稱為仙台市富沢遺跡保存館。網路上查到的資料說這裡保存了 2 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森林和彌生時代的稻田遺跡。對於筆者來說,這個博物館與工作所在地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實在太像了,同樣都是地底開挖的現場所轉變成的保存園區,怎麼可以不去一探究竟呢!

參觀當天館方是由學藝室長平塚先生 ( Yukito Hiratsuka ) 與一位黑田小姐跟我們進行交流,這裡本來是要蓋一間小學,但在開挖過程意外發現這一大片埋在地表以下 5 公尺處的遠古森林世界。在 1987 年至 1988 年的第 30 次調查中,除了在森林遺跡中發現了樹木、球果、樹葉、昆蟲翅膀、鹿糞等等遺跡,還確認了石器、篝火等等史前遺跡。這些都是當時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發現,因而備受矚目,目前已進行了 120 多次勘察。

由於富沢遺跡的重要性,仙台市決定予以永久保存,並將小學移往別處興建。之後在 1996 年 11 月 2 日,地底之森博物館(富沢遺跡保存館)對外開放參觀,距今已經是28年前的事了。

註:地底之森博物館 開放時間:9:00~16:45,休息日:每週一、假日的次日 1 月~ 11 月的第 4 個週四與 12 月 24 日~ 1 月 4 日。

遺跡保存館內介紹挖掘歷史的部分。左上:1988年調查照片;右上:1994年調查照片;左下:1996年調查照片;右下:黃色範圍為富沢森林遺跡的範圍,紅點為富沢遺跡保存館的位置,綠色為保存館園區的範圍。(圖 / 鍾令和)
遺跡保存館內介紹挖掘歷史的部分。左上: 1988 年調查照片;右上: 1994 年調查照片;左下: 1996 年調查照片;右下:黃色範圍為富沢森林遺跡的範圍,紅點為富沢遺跡保存館的位置,綠色為保存館園區的範圍。(圖 / 鍾令和)

富沢遺跡中發現的新種-富雲杉

富沢遺跡中的森林是距今大約 2 萬年前冰河時期的副極區針葉林,當時仙台附近的平均氣溫比現今還要低 7-8 度,那時的氣候與現在的北海道東部或是西伯利亞的氣候相似。由於是埋在地下 5 公尺深的森林遺跡,所以整座博物館最有看頭的就是地下一樓的橢圓形現場展示。在展示中還包含了原始使人類的生活遺跡,例如:火災痕跡和 100 多件石器等等。

富沢遺跡保存館地下室的埋沒林原址保存。(圖/鍾令和)
富沢遺跡保存館地下室的埋沒林原址保存。(圖 / 鍾令和)

平塚先生進一步說明,由於這一區的地下水面比較高,所以這些木材被浸泡在水裡才沒有被氧化破壞,因而成為非常珍貴的遺址。目前展示的樹木由於與空氣直接接觸都會長出白色的黴菌,所以必需用化學藥劑進行防腐。此外由於遺址中樹木相當完整,以雲杉、松樹等針葉樹為主,也有少量白樺等闊葉樹。此外,還有松科新種被發現並命名為「富沢雲杉」。在博物館外有 90 多種寒帶植物被種植在名為「冰河時代的森林」之中,讓觀眾感受不同於被稱為森之都(仙台市)的極地森林景觀。

埋沒林部分樹幹展品。圖中上方是原始的樣本表面有明顯的白色黴菌斑點,下方則是經過化學防腐處理的樣本。(圖/鍾令和)
埋沒林部分樹幹展品。圖中上方是原始的樣本表面有明顯的白色黴菌斑點,下方則是經過化學防腐處理的樣本。(圖 / 鍾令和)

從史前人類到江戶時代

博物館的所在位置是位於廣瀨川和名取川之間的沖積平原,自 1982 年以來就斷斷續續地進行考古挖掘調查。換言之,富沢遺跡也是一個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到現代早期的考古遺址。在地下橢圓形現場展示的一隅展示著地下垂直剖面,從樹木埋藏的地下 5 公尺 ( 2 萬年前)、往上標示著繩文時代、彌生時代、古墳時代、平安時代一直到江戶時代。在富沢遺跡附近的沼澤在不同時期 ( 不同深度 ) 都被開墾成水田,在第 30 次的大規模調查中就發現了彌生時代 ( 西元前 10 世紀到 3 世紀中期)的水田遺跡,這些彌生時代的水田遺跡大約有 6 個明顯的轉變。

相同的水田遺址也在青森縣南津輕郡的垂柳遺跡被發現,這說明了當時的日本東北已經存在大規模水稻種植。遺址中還發現了木犁、鋤頭、採稻穗的石刀等遺物,展示了當時的農耕技術,是了解彌生時代東北稻作文化的寶貴線索。

富沢遺跡保存館地下室的地質時間陳列。(圖 / 鍾令和)
地層時間柱狀圖,資料來源:仙台市富沢遺跡(第30次調査の概要),1989。
地層時間柱狀圖。(圖 / 仙台市富沢遺跡 : 第 30 次調査の概要,1989)

同樣是末次冰期的遺址-須川的埋没林

無巧不巧,筆者這次日本東北行還造訪了山形縣立博物館,另一個「埋沒的森林」就陳列在博物館正門前。解說牌上寫著此次展出的埋沒林分別於 2022 年 7 月 2 日和 9 月 6 日在山形市的須川河岸挖掘出來。從 2021 年開始由於河川整治,這一大片埋沒林在須川河床被發現。埋沒林主要是針葉林,例如蝦夷雲杉。與富沢遺跡相似的埋沒林是生長在末次冰河時代最寒冷的時期 ( 約 27000 年前 ) 。

山形縣立博物館門口擺放的須川埋沒林。(圖/鍾令和)
山形縣立博物館門口擺放的須川埋沒林。(圖 / 鍾令和)

除了這兩個冰河時期的地下森林之外,其實在臺北市新店溪與景美溪匯口也曾發現距今 6900-7800 年前的埋沒林,指示著全新世最高海水面的時期。筆者還在網路上找到另一個兩千多年前在日本北陸的魚津埋沒林博物館。在 1955 年便被列入日本「國家特別天然記念物」名單之中。從以上所述可得知,在地下還埋藏著許多有待我們去發現、探索的未知。同時再一次非常感謝地底之森博物館的平塚先生允許我們在 5 月 25 日返臺之前的早上有這麼棒的地下世界體驗。

本文結束分隔線

地震記憶的保存

我們與「核」的距離 Part 2:福島核災區見聞

跑、跑、跑!「2020地質嘉年華」千人路跑,臺灣西部海岸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