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核」的距離


藉由俄烏大戰時,俄軍進攻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的新聞,探討高核電使用的國家烏克蘭、法國與臺灣在各種自然條件上的差異。

臺灣四面環海,發展出什麼地形呢?海底峽谷是沉積物的輸送管道,孕育生物多樣性


臺灣周圍海底地形崎嶇不平,最顯著的地形是海底峽谷,透過此通道將陸地的沉積物輸送到深海。海底峽谷同時能傳輸營養鹽到深海,成為底棲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量的熱點,期待在臺灣周圍可以發展出更多與海底峽谷相關的研究。

一棵開花的「塑」-海廢的新姿態


每年上萬公噸的海漂垃圾,成為令人頭痛的問題。海廢行動計畫中的「再生」概念,開啟「海漂垃圾再利用」的主軸,輔以「海廢美學」加以陳述。進而在科教課程中,將海廢再製成裝飾品,培養學員珍惜、維護海洋資源的觀念。

它從海上來-澎湖西嶼的海漂垃圾


藉由不同時期在臺灣海邊所觀察到的海漂垃圾說明其嚴重性,其中容易累積海漂垃圾的海岸多數面北,推論受東北季風的影響甚大。在澎湖西嶼合界村的海灘上撿拾到140個魚形浮球,分析後得知其中~85%來自中國浙江。

古董級的大森式水平地震儀,是影響臺灣最久遠的地震儀!


大森房吉在日本被譽為地震學之父。他在1904年及1906年臺灣發生大地震後來臺調查,更調查出1906梅山地震是斷層所造成,命名為「梅仔坑斷層」。災後,大森教育人們了解餘震的可能,並在報紙上發表地震科普新知以安撫人心。

走春觀眾的提問:台灣火成岩的前世今生


藉由農曆新年遊客詢問:為什麼臺灣西南部有火成岩的疑問引導出臺灣造山運動之前的構造環境,進而簡單介紹臺灣的各種火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