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望遠鏡

在太空中從亞特蘭提斯太空梭所拍的哈伯太空望遠鏡,哈伯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最知名的太空望遠鏡了,儘管它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大的太空望遠鏡。(取材自 Ruffnax ( Crew of STS-125 ))

望遠鏡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然而,地球大氣層的干擾限制了地面望遠鏡的觀測能力。為了突破這一限制,科學家將望遠鏡送入太空。太空望遠鏡可以在沒有大氣干擾的情況下,獲得更清晰的圖像,觀測到更多波段的電磁輻射,揭示宇宙的奧秘。

儘管太空望遠鏡造價昂貴,技術挑戰巨大,但它們對天文學的發展至關重要。未來,太空望遠鏡和地面望遠鏡將繼續攜手,拓展人類的視野,解答宇宙的謎題。

宇宙的面貌

對天文學家來說,地球的大氣層就像是一塊磨砂玻璃,讓我們無法看清宇宙的真時樣態。當你透過窗戶觀察遠處的景物時,如果窗戶上有一層霧氣或灰塵,景物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同樣的,地球的大氣層也會干擾天文觀測。

一般地面的天文臺都會受到大氣的影響,此為科博館在金門高中設置的教育用天文臺。(圖/王斌威)
一般地面的天文臺都會受到大氣的影響,此為科博館在金門高中設置的教育用天文臺。(圖/王斌威)

大氣層中的氣流猶如一鍋沸騰的水,會導致星象不停地抖動、模糊。即使是最先進的地面望遠鏡,也無法完全克服大氣紊流的影響。此外,大氣層還會吸收和散射某些波長的光,尤其是紫外線、X 射線和伽馬射線等高能量的光。這就像是給望遠鏡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讓我們無法看到宇宙的全貌。

儘管科學家們絞盡腦汁,開發出各種技術來對抗大氣層的干擾,試圖即時校正大氣紊流造成的像差,但這些技術的效果仍然有限。地面望遠鏡無論如何優化,終究無法排除大氣的影響。只有將望遠鏡送入太空,才能真正突破大氣層的桎梏。

大家要知道,大氣層對天文觀測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除了上述提到的效應,大氣層也會產生其他一些干擾。比如,大氣層中的水汽會吸收紅外線,這對紅外天文學的觀測非常不利。大氣層還會產生光污染,尤其是在城市附近,人造光源的散射會淹沒許多暗弱天體的光芒。此外,大氣層還會對電波天文學造成影響。電離層中的帶電粒子會折射和散射電波,干擾電波望遠鏡的觀測。所有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地面望遠鏡的觀測能力。

太空望遠鏡的觀測

於是將望遠鏡送入太空,就如同讓它們獲得了新生。在太空中,沒有大氣層的阻礙,望遠鏡可以盡情發揮它們的潛力。首先,太空望遠鏡可以獲得更清晰的視野。沒有了大氣紊流的干擾,太空望遠鏡可以將宇宙的細節展現得淋漓盡致。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那些令人歎為觀止的圖像,如魔幻的蝴蝶星雲、壯麗的鷹狀星雲,都要歸功於太空環境的清澈透明。在太空中,望遠鏡的解析力可以達到理論極限,比地面望遠鏡高出數倍乃至數十倍。這使得我們可以看到前所未見的細節,如遙遠星系中的個別恆星,木星大氣層中的風暴結構等。

其次,太空望遠鏡可以觀測到地面望遠鏡無法企及的波段。紫外線、 X 射線和伽馬射線,這些高能量的電磁波在大氣層中無法穿透,但在太空中卻可以自由穿梭。這就如同給天文學家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讓他們得以探索宇宙中一些最劇烈、最極端的現象,如黑洞的吸積過程、中子星的合併、伽馬射線暴的爆發等。沒有太空望遠鏡,我們對這些現象的認識將大大受限。

此外,太空望遠鏡還有許多其他優勢。它們可以不分晝夜、不受天氣影響地工作,大大延長了觀測時間。地面望遠鏡只能在夜晚晴朗的天氣下使用,而太空望遠鏡則可以 24 小時不停歇地掃描天空,極大地提高了觀測效率。太空望遠鏡還遠離地球,背景光干擾更少,可以看到更暗弱的天體。在地球上,城市的燈光、月光的反射都會干擾天文觀測,但在太空中,這些干擾因素都不復存在。太空望遠鏡還可以使用更先進的製冷技術,大大提升紅外線觀測的靈敏度。許多星體,如年輕的恆星、塵埃雲,主要輻射在紅外波段,只有在太空中,我們才能清楚地觀測到它們。

自 20 世紀 60 年代人類開始征服太空以來,一批又一批的太空望遠鏡被送上了天,它們每一個都書寫了天文學的新篇章。這些太空望遠鏡就像是一個個探險家,帶著我們踏上宇宙探索的旅程。

你也許聽說過哈伯太空望遠鏡,它堪稱是太空望遠鏡界的傳奇。自 1990 年發射以來,哈伯望遠鏡以它驚豔的解析力和靈敏度,捕捉到了無數令人歎為觀止的宇宙圖像。它就像是一位不倦的宇宙攝影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張張宇宙的肖像。

除了哈伯,還有許多功勳卓著的太空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專門用於尋找外星行星,它的發現也徹底改寫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現在,我們知道銀河系中有成千上萬的行星系統,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克卜勒望遠鏡,它的發現讓我們對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有了全新的認識。在 X 射線波段,牛頓望遠鏡和錢卓望遠鏡猶如一對 ” 雙胞胎 ” ,它們攜手探索宇宙中的黑洞、中子星、超新星殘骸等極端天體,揭示了宇宙高能現象的奧祕。這兩個望遠鏡就像是宇宙的 ” X 光機 ” ,讓我們得以窺見宇宙中一些最劇烈、最極端的現象。史匹哲望遠鏡則是紅外天文學的先鋒,它的目光穿透了宇宙塵埃的遮蔽,讓我們得以窺見恆星誕生的搖籃。史匹哲望遠鏡就像是一位神通廣大的 ” 火眼金睛 ” ,它能看透塵埃的障礙,發現那些在可見光下隱藏的奧祕。

來到 2021 年,隨著詹姆斯 ·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發射,太空望遠鏡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作為哈伯望遠鏡的接班人,韋伯望遠鏡擁有更大的鏡面、更先進的儀器,它將在紅外波段觀測宇宙的最深處,探尋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的起源。韋伯望遠鏡的發現,有望回答一些最基本、也最重大的宇宙學問題,如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生命是否普遍存在等。它代表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高度。

此為地面天文臺(左)和太空天文望遠鏡(右)所拍攝的木星照片的差別。(圖/王斌威及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
左圖是地面天文臺所拍攝的木星照片,右圖是哈伯太空天文望遠鏡所拍攝的木星照片,可見二者的差別。(圖/左圖:王斌威,右圖:取材自歐洲太空總署(ESA)

人類探索宇宙的代價

當然,將望遠鏡送入太空並非易事。太空望遠鏡的造價往往高得嚇人,動輒數十億美元,這足以讓任何一個天文臺或研究機構望而卻步。哈伯望遠鏡的總花費超過 100 億美元,而韋伯望遠鏡的成本更是飆升到 100 多億美元。相比之下,地面望遠鏡的造價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像夏威夷的凱克天文臺,其造價也不過 10 億美元左右。為什麼太空望遠鏡如此昂貴?這要歸因於太空環境的特殊性。太空望遠鏡必須能夠在真空、輻射、極端溫度等惡劣環境下長期工作,這對材料、設計、製造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太空望遠鏡上的每一個零件、每一條電路,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測試和篩選,確保它們能夠在太空中正常運轉。同時,將望遠鏡送入太空也需要昂貴的火箭。這一切都極大地增加了太空望遠鏡的造價。

此外,太空望遠鏡一旦升空,維修和升級就變得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出了故障怎麼辦?通常只能依靠遠端遙控和軟體更新來應急。儘管哈伯望遠鏡曾多次接受太空人的「體檢」,但這在其他太空望遠鏡上幾乎是天方夜譚。軌道太高,太空人無法到達,或者成本太高,得不償失。大多數太空望遠鏡,一旦發射升空,就註定要在孤獨中度過餘生。這也意味著,太空望遠鏡在發射前必須經過更加嚴苛的測試,確保它們能夠長期自主工作。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太空望遠鏡的研製難度和成本。

壽命有限也是太空望遠鏡的一大困擾。在太空的嚴酷環境下,各種輻射、極端溫度、微隕石撞擊都會對望遠鏡造成損傷。大多數太空望遠鏡的設計壽命不過 10 年左右,而哈伯望遠鏡能工作 30 多年,已經算是太空界的常青樹了。但即便如此,太空望遠鏡的壽命還是遠遠不及地面望遠鏡。有些歷史悠久的地面望遠鏡,如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的 28 吋望遠鏡,已經工作了 200 多年,見證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相比之下,太空望遠鏡就顯得短命得多。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不斷發射新的太空望遠鏡來接替老兵,這無疑會增加天文研究的成本。

還有,太空望遠鏡的口徑也受到火箭運載能力的限制,目前最大的韋伯望遠鏡口徑也不過 6.5 米。相比之下,地面望遠鏡就沒有這樣的限制。目前在建的歐洲極大望遠鏡,其口徑將達到 39 米。更大口徑意味著更高的解析力和更強的光聚能力,可以看到更遠、更暗弱的天體。在某些研究領域,如系外行星的直接成像,大口徑地面望遠鏡可能會比太空望遠鏡更有優勢。

所以,儘管太空望遠鏡的表現非常亮眼,但它們並不能完全取代地面望遠鏡。從某種意義上說,地面望遠鏡和太空望遠鏡更像是一對好搭檔,互補互助,共同揭開宇宙的奧祕。未來,我們既需要更先進的太空望遠鏡,也需要更大、更強的地面望遠鏡。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太空望遠鏡的代價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時間和風險。從設計到發射,一個太空望遠鏡項目往往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歲月中,項目可能面臨著技術難題、預算超支、發射延遲等各種風險。哈伯望遠鏡從 1977 年開始研製,原計劃 1983 年發射,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 1990 年才最終升空。韋伯望遠鏡的研製歷程更是跌宕起伏,從 2002 年立項到 2021 年發射,期間多次推遲,預算也從初始的 5 億美元飆升到 100 多億美元。這些都反映了太空望遠鏡項目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在太空中從亞特蘭提斯太空梭所拍的哈伯太空望遠鏡,哈伯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最知名的太空望遠鏡了,儘管它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大的太空望遠鏡。(取材自 Ruffnax ( Crew of STS-125 ))
在太空中從亞特蘭提斯太空梭所拍的哈伯太空望遠鏡,哈伯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最知名的太空望遠鏡了,儘管它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大的太空望遠鏡。(圖/取材自維基共享資源

儘管代價高昂,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太空望遠鏡的追求。因為我們知道,每一個太空望遠鏡,都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它們所帶來的科學發現和認知飛躍,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這些科學發現,為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是宇宙演化的一部分,我們與宇宙休戚與共。這種認識,會永遠改變我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這,或許就是太空望遠鏡最大的價值所在。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超級比一比!水星與衛星,哪裡相似?哪裡相異?

新地平線號抵達「天涯海角」

宇宙交友指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