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核」的距離


圖 / 鍾令和提供 

法國的核電廠VS地震分布圖,黑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大小不等的色圈是1962年至2018年法國背景地震來源:SI-Hex (Sismicité Instrumentale de l'Hexagone)。

藉由俄烏大戰時,俄軍進攻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的新聞,探討高核電使用的國家烏克蘭、法國與臺灣在各種自然條件上的差異。

俄烏戰爭,引來核電廠失火,停電危機處處在

3月4日一則斗大的新聞標題-俄軍狂炸,歐洲最大核電廠失火!著實讓筆者嚇了一跳。而無巧不巧在前一天,高雄興達火力發電廠因人為疏失造成549萬戶用電受到影響,最長停電時間達12小時。雖然當時住在高雄的家母在電話中說她正在苦中作樂地享用燭光晚餐,但這亦突顯出現代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已經愈來愈離不開電力了。

如果沒有電,你我將生活在暗無天日之中!

隔天上課時,筆者問學生如果沒有電,你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第一個發言的可愛女同學回答:「會沒辦法充電,然後不能滑手機(大笑)。」接著陸續有人回答沒辦法搭電梯、冰箱的食物會壞掉、沒有冷氣吹、晚上很黑、電腦電視不能看等各式各樣的答案。此時學生們都沒有意識到一個最關鍵的議題-水。現在化都市中無論是飲用水、洗衣服還是沖馬桶的居家用水,都是由電動馬達抽到頂樓的水塔之中再使用的,所以一旦停電時間過長也就可能會陷入無水可用的窘境。

電力不足,嚴重影響民生用電,甚至國防安全

上述兩個時事都與基載電力有關(一般而言指核能發電、燃煤發電),影響了民生用電甚至國防安全的實例。而臺灣才在去年底透過全民公投的方式拒絕了重啟核四與大潭天然氣三接港興建的兩個能源議題。全世界目前約有440個核電機組正在運行,約佔總用電量的10.6%,身為地質專業的筆者想藉此淺談個人對核電的想法。

烏克蘭的核電廠與車諾比核災,同樣帶來可怕的後果

回到烏克蘭,新聞報導的副標題:「萬一爆炸將是36年前核災的10倍」,這裡所指的是車諾比核災,史上唯一一次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ES)上第7級的災難。前蘇聯政府撤離核電廠周圍30公里內全部居民(約13.5萬),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甚至曾說:「車諾比核事故可能成為5年之後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過我所開啟的改革事業」。

這個最嚴重的核災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人口數約288萬人)僅僅約100公里。雖然曾發生過這麼嚴重的核災,烏克蘭仍是世界上使用核電比率第二高的國家,請參考下圖比較。而新聞中所說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Zaporizhzhia)擁有6座核反應爐,距離基輔約430公里,其他正在運行的核電站中最近的也有300公里之遠。

烏克蘭的核電廠分布圖。紅色圈圈標示以車諾比核電廠為中心半徑30公里的居民撤離範圍;黃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此外,車諾比電廠距離基輔約100公里;距離莫斯科約700公里。(烏克蘭地形圖來源:維基百科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62652)
烏克蘭的核電廠分布圖。紅色圈圈標示以車諾比核電廠為中心半徑30公里的居民撤離範圍;黃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此外,車諾比電廠距離基輔約100公里;距離莫斯科約700公里。(烏克蘭地形圖來源:維基百科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62652)
核電使用佔3成以上的12個國家與臺灣的比較,紅色標示排名第一的國家(資料整理自維基百科) 2022年
核電使用佔3成以上的12個國家與臺灣的比較,紅色標示排名第一的國家(資料整理自維基百科) 2022年

法國是全世界最擁核的國家,將核電廠放在荒郊野嶺,甚至與鄰國的邊境上來避險

俄烏衝突中,法國總統馬克宏一直企圖扮演普丁與澤倫斯基之間居中協調的角色。這個使用核能最多的國家與擁有最多核武器的國家,光是從如何使用核能的態度上就是南轅北轍。但是這三個國家都把核電廠放在首都圈之外的荒郊野嶺,甚至是與鄰國邊境上。法國首都巴黎(人口約216萬) 距離最近的諾讓核電站(Centrale nucléaire de Nogent)約95公里。

法國的核電廠VS人口分布圖,黑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 (法國人口分布底圖來源:維基百科 由 Der Statistiker,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324033)
法國的核電廠VS人口分布圖,黑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 (法國人口分布底圖來源:維基百科 由 Der Statistiker,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324033)

再從地震的角度來看,法國與烏克蘭都不曾經發生過規模7的地震,這一點在全世界使用核電超過3成的12個國家也都是這樣的情況,如表1。甚至過去60年在法國發生最大的地震(規模6.2)是在地中海之中,大部分的核電廠附近甚至連規模小於2的地震都沒有。

法國的核電廠VS地震分布圖,黑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大小不等的色圈是1962年至2018年法國背景地震來源:SI-Hex (Sismicité Instrumentale de l'Hexagone)。
法國的核電廠VS地震分布圖,黑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大小不等的色圈是1962年至2018年法國背景地震來源:SI-Hex (Sismicité Instrumentale de l’Hexagone)。

烏克蘭法國與臺灣,都要正視使用核電之餘,可能會帶來的災害

從這些國家如何使用核電可以發現,核電廠的所在位置與鄰近的人口數呈現負相關。這點與臺灣核三廠的概念是一樣的,這也合理解釋了為什麼要把一座核電廠蓋在墾丁國家公園裡。反觀在臺灣北部,以法國半徑50公里影響範圍來看,整個大臺北都在這個範圍之內。假如去年核四公投通過,整個宜蘭都被包含在這個圈圈之中。

臺灣的核電廠VS人口分布圖,黑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臺灣人口分布底圖來源:維基百科 由 StevenK234 -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2869640)
臺灣的核電廠VS人口分布圖,黑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臺灣人口分布底圖來源:維基百科 由 StevenK234 –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2869640)
臺灣的核電廠VS地震分布圖,黑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臺灣地震底圖來源:維基百科 由 Hsu.shihhung, CC BY-SA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372263)
臺灣的核電廠VS地震分布圖,黑色虛線圈圈是以核電廠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範圍。(臺灣地震底圖來源:維基百科 由 Hsu.shihhung, CC BY-SA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372263)

單單看臺北市的人口(265萬)與巴黎、基輔是相近的,但是人口密度卻是每平方公里超過9000人,與巴黎約6600人相去甚遠。如果是以首都圈來看,雙北(或是北北基桃) 人口數689.5萬人,約30%的全國人口都聚集在此。而人口密度最高的永和,每平方公里甚至達到3萬7千多人,其潛在風險有多高,不言可喻。

若地震使核電廠崩解,核災風險,該由誰承擔?

若從地震發生的次數來看,法國約60年發生一次規模6的地震,在臺灣每年約有1~3次,過去120年中有6次規模7的地震,最大的甚至到8.2。所以,我們應該慶幸去年的核四公投沒過。但是讓我更害怕的一件事是,這樣的核災風險其實臺灣已經從我兩歲開始就已經在承擔了(1978年12月核一廠啟用),甚至已經服役滿40年,到了除役的階段。而這項在臺灣經濟起飛時曾經佔總發電量高達17.5%(1996年)的發電方式正慢慢地走進歷史之中。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還記得那一晚的天搖地動嗎?921地震教育園區斷層剖面挖掘保存史,說給你聽……。

古董級的大森式水平地震儀,是影響臺灣最久遠的地震儀!

二十年前的那個地震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