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不烏龍!還很正!品臺灣老茶蔚為風尚!


圖 / 廖紫均提供

市售老茶(拼堆茶)

隨著普洱老茶的進口以及蔚為流行,似乎在市場中注入不同的思維與風潮,因此讓臺灣人把這樣的品飲經驗帶入臺灣烏龍茶,從而形成現今所見的烏龍老茶的品飲。

奉茶,泡茶,五、六年級生的兒時記趣

榕樹下的泡茶,或是鄉間小徑裡的奉茶,相信是五、六年級生小時候的共同回憶。尤其是放學後到柑仔店玩抽籤,在試圖碰運氣是否能抽中小飛俠玩具時,總可以瞥見一大筒塑膠罐子裡裝的茶乾,偶而可見阿嬤買回去處理之後,送到奉茶亭更換裡面的茶水。阿嬤總說那些賣不出去的茶丟掉可惜,給路過的人解渴,似乎是那些老茶最大的剩餘價值。印象中家裡有客人來,大人總會沏上一壺新茶,一邊閒話家常,一邊嗑著瓜子。而家裡也總是每年買新茶,鮮少將庫存的老茶拿出來待客。

受惠於普洱老茶,臺灣老茶漸成新寵

然而,曾幾何時,老茶逐漸成為品茗者的新寵,約莫十多年前品飲老茶的風氣悄悄地出現,有些茶人以為時間點更早,而對於這股風潮的興起,都隱然指向受惠於普洱老茶的流行。有烏龍老茶藏家表示,普洱老茶在臺灣風行很久,從平價走上高價。當普洱在高價時,不少人就開始盤算,下一個被炒作的商品恐怕是臺灣老茶。尤其時至今日,因為普洱不論新茶、老茶,只要說得上名寨或是名山,或是些知名的茶餅,99年傣文7542、88青餅、96紫大益、73青餅等,要價不斐,因此炒作臺灣烏龍老茶似乎是必然現象。

2000年的紅印茶磚
2000年的紅印茶磚
2000年的紅印
2000年的紅印

不少茶人表示,其實臺灣人原本不懂品味烏龍老茶,老茶的韻與香比較低沉,屬於口腔中的體會,也就是偏向喉韻的品,不似臺灣火紅的高山茶,是走穿鼻香,那個清香類似花香,甚至有些地區所產的還帶有果香味,給人一種高貴淡雅的感覺。然而由於普洱老茶在臺灣已經盛行一段時間,普洱的陳味是深沉,讓臺灣人學習品味較深沉的韻味,因此當風向被帶到烏龍老茶時,這個風潮就無縫接軌。尤其當臺灣的茶席與茶會裡,老茶成為主流時,不少茶人表示,品老茶代表的是品味與鑑賞力,而喝高山茶只是一般的喝茶,高香該怎麼欣賞,是人人都會的能力。

市售老茶(拼堆茶)
市售老茶(拼堆茶)
老茶的茶湯
老茶的茶湯

來場老茶比賽吧!

隨著各式各樣的老茶逐漸傾巢而出之時,茶商也嗅到這個商機,2007年鹿谷凍頂合作社開辦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老茶比賽,以當時的狀況,不論是老茶藏家、茶農或者是評審人員,對於老茶該怎麼審評,以及老茶跟新茶的差異等,出現迥然不同的詮釋。不同的角色與身分的人,在老茶比賽場裡,試圖理解茶改場怎麼訂出審評的標準,而參賽者也試圖藉由這樣的評比機會,拿出一些難解身世的茶來挑戰這些審評專家的專業度與能力。當然茶農不論在製茶與存茶上都比茶商更有豐富的經驗,所以對於審評結果也屬茶農的意見為多,並且讓主辦單位與評審兢兢業業。隨著一場又一場的比賽茶開辦,合作社也開始累積經驗,從一開始採取淘汰法的方式,例如把有霉味、雜味、存放不良、非球狀茶、存放年限不夠久、以焙火造假年份、有燜味等先淘汰,再從當中分級鑑定。時至今日不論茶農、茶商、藏家等對於該拿出怎麼樣的老茶來比賽,也逐漸有了譜。

除了鹿谷凍頂合作社開辦比賽,南投茶商公會、臺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松嶺鬥茶協會也陸續加入,形成現今所見4場的臺灣老茶比賽。由於臺灣人早期不喝老茶,因此刻意留下來的老茶不多,這一類多屬於藏家因茶葉沒喝完,也未開封而一直擺著,或者是茶農想自己留下茶樣,而封存得很好。多數的老茶屬於賣不掉、忘記放在倉庫裡的或壓箱底的陳茶,無論哪一個類別,數量都不會多,因此期望4場老茶比賽能各自形成不同的區域特色,確實有難度。最多的差異性,在於是否對於外型有所要求,甚至對於參賽的茶要有整理,或是要求年份至少25年等。其實對於審評人員來說,要能夠穩定的品評,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審評時將參賽的茶做出區隔,至少把茶分為4個等級,彼此間的差異必須分明。當評審人員在做分級評審時,也是參賽者給評審的一種考驗,因為一些報名者,會同時提送幾份茶樣,若發生某支茶樣分數很高,另一款類似的茶樣被淘汰,就會在地方傳開,審查人員的能力就會被質疑。

凍頂著名的陳阿翹師的茶
凍頂著名的陳阿翹師的茶

外行看熱鬧,評鑑臺灣老茶有門道!

有審查人員表示,臺灣的老茶並不像普洱茶有「內飛」或是外包等可以佐證製造日期,內飛是茶餅裡的紙片,用來區別品牌、廠家等,加上容易作假,對於評鑑者是極大的壓力。此外,來自中國的老茶,混入比賽場合也不無可能,因為安溪茶的早期包布球作法,是臺灣茶採用球狀布柔的濫觴,所以考驗著評鑑人員試茶與審茶的功力。早期辦理比賽時,常出現用焙火的火,把茶烤成類似老茶的樣子參賽,但是老茶指茶葉加工後的成品,必須經歲月和時間的琢磨積累年紀,不可能用火就可以把茶做舊,所以遇到焙火很重的茶樣就直接淘汰。現今比賽時,最常遇到的是拚堆茶,拚堆在茶產業屬精緻工藝的一環,是不同年份、茶種要拼成協調性相當難,若沒處理好,茶的優點不能彰顯,反而讓兩支茶被扣分。而拚堆之後進行焙火,是利用火把不同的茶混成一個平衡的味道,但是難度很高,不是那麼容易做到。

評鑑老茶所用的標準,其實與一般品茶的標準類似,如比較其外觀、香氣、滋味、顏色、葉底等,講究茶湯滋味飽滿、喉韻十足、具有梅果酸為佳。香氣有陳香、梅香、木質香為主,若有人蔘香會被視為含水量較多,容易被淘汰。湯色澄清,顏色以琥珀色、橙褐色、棕褐色為佳,顏色若偏向黃綠者為年分不足,湯色混濁、渣多、偏黑者通常在第一輪會遭淘汰。雖說臺灣有多種茶可能可以存放至今,例如早期的烏龍茶、東方美人、條型包種等,但是至今的比賽場都還是以球狀茶為主,要能裝滿一甕來參加比賽,條索狀的茶迄今還沒辦過老茶比賽,有一說法是,條索狀茶通常沒有經過精緻化,走味的情形會比球狀茶更快速。因此,坪林地區很多的茶,經幾年後都沒有賣出去的,會呈現走味的情形,多半被打成飲料市場的原料。但是市面上仍可見到一些條索狀的老茶,以坪林老茶之姿被販售,有藏家表示,因為老茶黑溜溜,其實很難判斷那些是不是臺灣的老茶。老茶的香氣與味道已經轉化,即使是葉底,也會因為陳化的轉換,不見得能從外觀判斷出來,還是有可能是來自中國的條索狀茶。因一切都在起步階段,茶改場對於什麼樣的茶品種,製成什麼樣的茶,要經多少陳化的年份,以及怎麼倉儲,會轉化成什麼狀況,還沒有清楚和完整的研究,所以即使在比賽茶的場合,還是很可能有中國茶混入。

坪林的老茶
坪林的老茶

審查人員表示,經過試驗,存放25年的老茶,陳化出來的味道比較好。以球狀茶來說,若經過25年的存放時間,外型應該呈半球狀的茶乾,因此在老茶比賽裡若見到緊結外型的茶,可以推斷其年份應該比較新。但是從藏家的眼中,這樣的篩選其實只能篩出年份比較不足的茶,對於外來的中國茶的篩選還是有難度。有參賽者表示,年份雖然是重要,但是也不排除,也許有人的存化倉儲功力好,再加上個人的再精緻茶的功夫,使得陳化不到25年的茶,喝起來卻很有老茶的香氣、韻味等,其實也是可以得獎。以我們現在的技術看來是無法做到把中期茶加速老化,但不表示未來沒有人可以突破。

2020年凍頂消費合作社老茶比賽
2020年凍頂消費合作社老茶比賽

茶的轉變歷程,猶如人生

現在無論是販售老茶或是主辦老茶比賽者,都會將茶比喻如人的一生,說明茶在剛做好時是嬰兒期,初轉變時是青少年期,轉為成熟是壯年期,不同的時期反映茶的轉變歷程,以及其香氣滋味的變化。當茶的圓滑度增加,風味轉為醇和時,逐漸具有優質老茶的潛力。而當老茶變化到一定程度時,也得及時掌握最佳賞味期,否則也會如其他的食品,任由風味逐漸裂變。老茶對於多數人而言,屬於新興的領域,該怎麼品,以及其價值之認定,至今都沒有一個定數。當然隨著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投入,甚至藏家也逐漸釋放手中的茶品,老茶神秘的面紗將逐漸被揭開。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文面形式的演化:群我差異與親緣關係辨識的探討

貝珠在原住民服飾的運用 – 談科博館的貝殼製品蒐藏

彰化田中珍貴的福佬客宅院—許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