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面形式的演化:群我差異與親緣關係辨識的探討


圖/ 陳叔倬提供

泛泰雅族群文面充滿多元功能,包括成年標誌、美觀、表揚個人勇武和能力,檢驗女性貞操,避邪繁生,死後祖靈辨識,及群體和親緣關係的辨識。透過對族人文面圖形測量值的整合,進行系統演化分析,確認文面圖形實際上包含了群體和親緣辨識的功能。

泛泰雅族群谱:探索神話、血緣與文化交織的階序性系統

過去有學者以泛泰雅族群內部的起源傳說、血親世族/祭團等,進行階序性系統分類。如泰雅族下分為賽考列克亞群與澤敖列亞群,賽德克族/太魯閣族下分為德奇塔雅亞群、道澤亞群與托魯閣亞群。賽考列克亞群下分為馬卡那奇分群(福骨群、石加路群、金那基群、大嵙崁群、南澳群)、馬立巴分群(屈尺群、大嵙崁群、卡奧灣群、溪頭群、沙拉茂群)、馬里闊丸分群(馬里闊丸群、馬武督群)。澤敖列亞群下分為馬巴阿拉分群(南澳群、馬巴阿拉群、萬大群)、馬巴諾分群(汶水群、北勢群、南勢群)、莫拿玻分群(南澳群)、莫里拉分群(鹿場群、大湖群、加拉排群)。德奇塔雅亞群、道澤亞群、托魯閣亞群下則不再細分。即使最小分類單位的群,都是由數目不一的部落結合而成。

泛泰雅族系統分類圖
泛泰雅族系統分類圖。

泛泰雅族群的文面習俗:象徵、功能與識別

以上的泛泰雅族群皆有別於其他臺灣原住民族的文面習俗,學者指出為該族群特有的文化象徵(賽夏族文面係模仿泛泰雅族群而來)。經過田野訪談推斷,文面具有成年標誌、美觀、表彰個人勇武與能力、檢證女子貞操、避邪繁生、死後祖靈識別、群我差異識別、親緣關係識別等功能。其中成年標誌、美觀、表彰個人勇武與能力屬於所有族人共有的生活經驗項目,不證自明。檢證女子貞操、避邪繁生、死後祖靈識別則是族人相信如此,屬超自然概念,無從證明。唯群我差異識別、親緣關係識別兩項,雖屬現實狀況,但很難證明。群我差異識別是指族人能藉由文面圖形識別彼者為我群或他群,但大多數族人長久與我群為伍,能遇到的他群並不多,故群我差異識別需求極低。親緣關係識別指文面圖形間具有親緣關係對應性,族人一見他群即能知道其與我群間的親緣關係,要達到此目的,首先要對文面圖形具有系統演化的理解,這更為難族人。因此,此兩項極難證明。

泛泰雅族群文面圖形變項與紀錄

生物的物種間無親緣關係識別的需求,但他們的外觀因生物演化而出現變異,卻也因時間演進而累積出能夠顯現親緣關係的變化,為分類學者進行物種分類所用。

學者馬騰嶽曾紀錄 244 名泛泰雅族人的文面圖形資料。文面圖形細分出下列變項:連續變項包括額文長(男、女)、額文寬(男、女)、頰文寬(女)、唇下寬(女)、頰文角度(女)、頤文長(男)、頤文寬(男)。類別變項包括額文列數(男、女)、額文段數(男、女)、額文加框與否(男、女)、頤文段數(男)、頤文加框與否(男)。因日本統治時期嚴禁文面,至馬騰嶽調查時,有部分分群已經沒有文面族人存世了。

左:男文面圖形連續變項;右:女文面圖形連續變項。
左:男文面圖形連續變項;右:女文面圖形連續變項。
類別變項 額文列數。
類別變項 額文段數。
類別變項 額文段數。
類別變項 額文加框與否。

泰雅族群文面特徵比較:額紋、頤紋和頰紋之差異

第一眼印象,泰雅族與賽德克族/太魯閣族間的文面顯著不同,但同屬泰雅族的賽考列克亞群及澤敖列亞群間亦有顯著的差異。以賽德克族/太魯閣族而言,男子的額紋及頤紋都是長且寬。女子的額紋與男子同樣長寬形,頰紋亦屬於寬形,由耳側繞過顴骨下端至嘴唇,角度亦最大,約 135 度。其中德奇塔雅亞群與道澤亞群,無論男女,額紋均多變,有 1 至 7 條不同列數,道澤亞群甚至有十字型額紋。泰雅族的賽考列克亞群無論男女的額紋及女子的頰紋都是細長形(沙拉茂群與加拉排群例外),一般分為 3 段。女子的紋由耳側起,跨過顴骨上端至嘴唇,所形成的角度最小,大約是 90 度。澤敖列亞群的額紋則屬於短窄形,一般都沒有分段,少數則分為兩段。女子的頰紋寬厚,由耳側跨過顴骨至嘴唇,所形成的角度與賽考列克族群同。

文面形式作為群我識別指標的潛在性:演化時間與變異差異的關係

假設不同群各自有代表本群的文面形式,能做為群我間的識別指標。而這些群間的差異是經由演化造成。演化是隨著時間演進,較早期分離的群間、形式較不同;較近期分離的群間,形式較相近。

做為群我識別的條件,必須群間變異大於群內的變異,才能對內凝聚成我群、對外辨別出他群。經統計檢定,發現額文長(女)、額文長(男)、額文寬(男 + 女)、頰文寬、唇下寬、頤文長、頤文寬變項,在賽考列克亞群 vs. 澤敖列亞群 vs. 賽德克/太魯閣族間,有顯著的差異,顯示上述變項可區分這 3 群。比較各變項在3群內差異,發現澤敖列亞群的群內差異最大,顯示其演化時間最久。賽考列克亞群的群內差異次之,賽德克/太魯閣族的群內差異最小。

文面形式與族群親緣:系統演化圖的解讀   

系統演化必須利用群聚分析法來呈現。首先將各群的圖形變相取平均值,再標準化,換算出群間的遺傳距離。代入群聚分析軟體可呈現系統演化圖。系統演化圖呈現出泛泰雅族群的親緣關係,也看得到地緣關係的影響。基本上賽考列克亞群 vs. 澤敖列亞群 vs. 賽德克/太魯閣族間,有清楚的分群。同屬於賽德克/太魯閣族的德奇塔雅、道澤、托魯閣亞群群聚在一起,顯示有共同的祖源。澤敖列亞群馬巴阿拉分群的南澳群因為地緣上與道澤亞群相近,賽考列克亞群馬立巴分群的沙拉茂群則是與德奇塔雅亞群有地緣關係,文面形式互相影響,是群聚的結果。

文面圖形系統分類圖。

泛泰雅族群的文面形式原則上一致,男性都是刺額文與頤文,女性都是刺額文與頰文。但是文面圖形上的差距,又可呈現群我差異與親緣關係。同一族群的文面圖形在最初時應相同,不同分群的差異則是隨著族人的分散遷徙,在長時間演化過程中自然形成。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博物館原住民文物重製問題,法規究竟管理些什麼?

彰化田中珍貴的福佬客宅院—許宅

尋找二水的東螺社人,留下來的在哪裡?僅憑蛛絲馬跡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