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古人造工具?教你打製石器,成為摩登原始人!


圖 / 張朝欣提供  

本文談的是兩種最容易製作的打製石器:石片器和砝碼型網墜。從最簡單的石器開始說明,再繼續發表如何製作石器的短文,或者關於石器裝柄的方法。

(圖片來源: canva)

不論筆寫考古、手打石器,都在發掘古人的日常

我學習考古40年,主要的工作是考古遺址的調查與發掘,以及對考古標本的整理和研究,其中絕大部分的考古標本是陶器和石器。說來慚愧,雖然我研究陶器與石器,自己卻既不會製陶,更沒有力氣製造石器,只會用嘴說、用筆寫,真是百無一用的書生。幸虧我有兩、三位朋友,雖然叫我老師,但在製作石器方面,卻更像是我的老師,教了我很多東西。他們對做石器非常有興趣,經常不辭勞苦地打製和磨製各種石器,成品幾可亂真,主要目的是想知道古人製造石器的方法,而且還了解得相當深入。

這篇短文是張朝欣先生製作石器的心得筆記,由我潤色成文,談的是兩種最容易製作做的打製石器:石片器和砝碼型網墜。我打算從最簡單的石器開始說明,如果可行,可能會繼續發表如何製作石器的短文,或許也會發表關於石器裝柄方法的研究。

製作石片器,打剝礫石石片是基礎

當我們從一塊大礫石上,打下個「石片」來,原來的礫石母體就稱為「石核」。如果取得的石片,直接或稍加整修後,可以當作工具來使用,那麼這就是個「石片器」。常見的石片器外形多呈橢圓形,一面帶有石皮,另一面是破裂面。由斷面看,帶有打擊點的一邊較厚,適合用手握持;相對的一側很薄,形成刃部,可以用來切、鋸、刮、削,像是古人的菜刀。從舊石器時代的長濱文化、新石器時代的營埔文化,到金石並用時代的番仔園文化,前後超3萬年,石片器的樣子卻沒什甚麼大的改變。此外,若要製造打製石鋤或磨製石器,最初的步驟也經常是從礫石上打下一片適合的石片來,可以說打剝礫石石片是打製石器的基礎。以下先來說明打剝一件石片器的方法:

扁平的鵝卵石
扁平的鵝卵石

一、準備材料

去河床上,找一些大小合適的、形狀扁平的鵝卵石,挑選重點如下:

石核
石核
  1. 所挑選的鵝卵石,厚度必須大於2公分,而且厚度必須在寬度的40%以下,假如在30%以下更好。但如果鵝卵石太厚,撞擊時就不容易控制撞擊點,不易控制打出來的石片厚度及形狀,也不利於後續的石器製作;若用太薄的鵝卵石打製石片,則會有石片厚度不足的現象。
  2. 撞擊點必須位在鵝卵石的邊緣處,此處的石頭橫剖面必須是橢圓形的,尤其以長橢圓形最佳。
  3. 鵝卵石的寬面,要儘量尋找表面平整且光滑的。
  4. 最重要的一點:鵝卵石的材質要儘量挑選結實的,以堅硬的變質砂岩最佳。還必須注意鵝卵石的表面,是否有天然的裂紋或紋路,因為在製作過程中,石片破裂面很容易受到天然紋路的影響而走偏。
石片器的破裂面
石片器的破裂面

找一塊石頭當作石砧,這塊石砧必須比取石片的鵝卵石大,同時石砧上必須要有一個適合撞擊的平面,材質一般會找堅硬的變質砂岩。

石片器的石皮面
石片器的石皮面

二、製作過程

打製石片器的方法,簡單來說是用砸的,而砸的位置都在扁平鵝卵石的邊緣。砸擊的過程可以分成幾個步驟:

  1. 雙手抓住鵝卵石的兩端,或用單手抓住撞擊位置的對邊。
  2. 以寬邊的邊緣砸擊石砧的平面部分。
  3. 鵝卵石破裂,取得石片,剩下石核。
撞擊點的凹槽
撞擊點的凹槽

三、注意事項

  1. 砸擊前,要注意鵝卵石的外形、抓住的位置,以及適合撞擊的點。砸擊時要注意,把鵝卵石砸下,很接近石砧,但還未碰到時,就要立刻鬆手,不然手會受到撞擊的反震而受傷。這裡必須要提醒大家,不建議將鵝卵石遠遠地丟向石砧,因為這樣會造成「石核」彈起亂飛,容易傷到自己或旁人。
  2. 在用鵝卵石撞擊石砧的時候,需要注意撞擊點與石砧的接觸角度,一般而言要稍微傾斜,並利用角度去控制打剝的石片。

四、小結

  1. 取得石片器之後,可以發現,石片器可以很完美地附著在石核上,好像是一顆完整的鵝卵石。
  2. 撞擊點會粉碎,變成一個凹槽,同時在石片及石核上,都留下痕跡。
  3. 不管在石核或石片器上,都可以觀察到從撞擊點往外的放射狀線條。在接近刃部之前,有些石片器會鼓起個包來;相反的,在石核上則會形成一個凹窪。

製作砝碼形網墜,對於石材的原來形狀,以及石槌的材質和形狀要求比較高

網墜是繫在漁網邊緣,使漁網快速下沉的工具,古代多以石頭製成,現代則多以鉛或其他金屬製造。石網墜的特徵一般是器身上有缺口,能夠牢牢地綁在漁網上。在臺灣新石器時代,最常見的網墜有兩種:打製的砝碼型網墜與磨製的兩縊型網墜,這裡只談砝碼型網墜的做法。

大致來說,砝碼型網墜的製作方法比較單純,對於技巧和材料的要求都不高,但是對於石材的原來形狀,以及石槌的材質和形狀要求比較高。

一、準備材料

做網墜的材料,一般會找個子較小、厚度較薄、外形較圓的橢圓形鵝卵石。一般使用砂岩質料的,但也可以將頁岩或板岩修整成接近圓形或橢圓形,重點在於石材的厚度要盡量小於寬度的10%至20%以下,同時邊緣的橫剖面,要盡量挑選長橢圓形的石材。

石槌在形狀上,邊緣的剖面必須是長橢圓形。在材料上,必須比做網墜的材料更硬,最好是堅硬的變質砂岩,重量要略大於網墜材料。

石砧選用大型的礫石,只要有一個可以放置網墜的平面就可以了。

二、製造流程

  1. 首先將網墜石材放在石砧上,將要打剝的邊緣垂直朝上。
  2. 用石槌的橢圓形端部,垂直敲擊網墜石材的一個側邊,先快速地用一半的力量輕敲,待敲擊5–10次之後,網墜石材的邊緣會開始剝落小石片,這時候繼續敲擊,直到凹缺達到所需的深度,然後翻面,重複相同動作,在另一側邊打出凹缺。

三、注意事項

必須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的材料太薄(小於0.5公分),或是材料較軟 (如頁岩或板岩),在敲擊時,就必須用手抓住網墜材料,否則與石砧接觸的那一側邊,會隨著石槌打擊造成石片剝落而破碎。

仿製的砝碼型網墜
仿製的砝碼型網墜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南勢坑 II 遺址搶救發掘成果

來看看古人用什麼工具製作骨器?從清水社口尾遺址發現他們做了各種骨角器!

考古動態最前線!大肚營埔遺址搶救發掘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