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衝擊!觀霧地區的外來種植物,人人可誅滅,保育原生種


圖 / 王秋美提供  

圖3. 琉璃苣花雖漂亮,卻會成為中海拔地區的歸化植物。

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為觀霧地區外來植物種數最多的3個科。高規格的審查、施工與植栽評估,有利於避免外來種植物的入侵。而透過推廣棲地保育,並邀集大家共同參與移除外來入侵種,是守護原生種保育的重要工作。

觀霧是雪霸國家公園遊憩區,外來種生物嚴重入侵其生境

觀霧位於新竹縣五峰鄉與苗栗縣泰安鄉交界,海拔高約2000-2500公尺,以其終年雲霧飄緲而得名,是攀登世紀奇峰大霸尖山之入口。與雪見、武陵並列為雪霸國家公園的遊憩區。國家公園法第一條即開宗明義定義國家公園成立目的為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外來生物侵略已成為國際間共同重視的問題,近幾年臺灣也逐漸重視此問題,外來植物對原生植物棲地侵佔所造成之生態衝擊往往是緩慢且具有不可逆之影響。之前雪霸國家公園已建立了武陵、雪見地區外來植物的基本資料,而觀霧地區的調查資料闕如,因此,我與國立嘉義大學張坤城老師研究室的團隊於2020年在觀霧地區進行為期一年的外來種植物現況,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調查,並據以擬訂適宜的控制計畫與適度恢復原生植物棲地空間,並做為制定相關植物保育策略及經營管理的之參考。

調查、取樣觀霧歸化與原生植物,成為當務之急

除了蒐集與觀霧地區相關之植群、氣候及環境資料,以了解該地區之概況之外,也調查觀霧遊憩區及所有相關林道、步道,包含雲霧步道、大鹿林道東線及西線、檜山巨木群步道、榛山步道等地區,並於調查範圍內針對外來種歸化植物進行取樣設置樣區。主要採以系統取樣於路線中每1 km設置1個2×2 m2的永久樣區,用來調查歸化植物及原生植物之種類及覆蓋度;再於調查路線上以徒步方式進行歸化植物的分布位置與覆蓋面積之調查。將所得資料進行物種組成及優勢度分析,計算出於觀霧地區佔據最大覆蓋面積之物種,並對所有歸化植物進行風險評估等。

大花咸豐草等遍地分布,嚴重威脅本土原生種

在植物普查方面,結合過往研究與本研究之結果,共記錄到123科369屬715種,其中有25科66屬78種為外來種植物,包含栽培植物20科33屬37種,歸化植物共記錄到11科37屬46種,其中有 5種同時為栽培種及歸化植物,如洋耆草(Achillea millefolium)、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山葵(Eutrema japonica)等。歸化植物之原產地主要來自於溫帶地區。其中以禾本科(Poaceae)之物種數為最高,多達17種,次高者為菊科(Asteraceae)11種,其次為十字花科(Brasicaceae)5種,蓼科(Polygonaceae)與豆科(Fabaceae)則各有3種。以覆蓋面積統計,禾本科的大扁雀麥(Bromus catharticus)最為優勢,其次為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繁縷(Stellaria media)及蓼科(Polygonaceae)的大羊蹄(Rumex obtusifolus ),3者合計約達區域內歸化植物覆蓋面積的80 %。歸化植物多分布於人為活動及干擾頻繁之地區,如林道兩側、觀霧工作站、遊客中心及觀霧山莊周邊環境。它們多數為工程土坡所播撒之草種,由分布位置可知其出現位置絕大多數為林道兩側,幾乎無擴散至步道內或區域內之天然林相的跡象;在入侵風險評估得分上,以大花咸豐草(Bidens pilosa var. radiata)所得之分數最高,其次為昭和草(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大扁雀麥又次之,有迫切需移除之需要。上述科別尤其菊科、禾本科、豆科3者為臺灣地區外來種植物數量最多的科別,已普遍歸化於臺灣地區,並非侷限分布於特定區域,亦是全球歸化植物物種數最多之類群。菊科植物種子細小、數量可觀,瘦果上端形成剛毛或是具有冠毛或鉤刺,能藉由風力或動物進行傳播,以到達遠處建立新族群;禾本科原來引進做為牧草、作物及草皮維護之用,爾後成為工程護坡之植生草種而被大量使用。禾本科植物種子小易於散播,且生長快速甚至能節節生根以擴張領地,因而常佔據原生植物之棲地。豆科植物則具有固氮作用,可入侵養分貧瘠之地區,且生長快速,其種子生產量高且休眠期長而得以儲藏於種子庫中等待適當時機發芽。上述類群皆具有種子或果實數量龐大、輕小易於傳播、擴散及生長快速等特性,有利於自身族群的擴散及生長,進而成為強勢之歸化植物。

圖1. 洋耆草的植株看似柔軟可欺
洋耆草的植株看似柔軟可欺
圖2. 洋耆草的根系很長,很難移除。
洋耆草的根系很長,很難移除。
圖3. 琉璃苣花雖漂亮,卻會成為中海拔地區的歸化植物。
琉璃苣花雖漂亮,卻會成為中海拔地區的歸化植物。
圖4. 山葵因經濟價值高,國人喜食。可自生於中海拔潮濕的林下。
山葵因經濟價值高,國人喜食。可自生於中海拔潮濕的林下。

外來植物無孔不入,應審慎評估,除之而後快!

外來植物入侵的方式眾多,主要原因有2項,(1)外來種種子易於擴散,如經車輛輪胎輾壓而被夾帶進入或沾附於人身上被攜帶進入等;(2)施工作業,工程用土方時常從平地運至較高海拔處使用,因而將外來種種子帶入該區域內。其他原因如人為觀賞栽培外來種逸出後再野化擴散、植栽肥料中有種子庫等,皆可能是外來種植物進入觀霧地區之原因。因此相關單位在公務施工或委外作業之前,建議可提出高規格的審查機制、施工規範與植栽評估,以避免外來種植物的入侵。

圖5. 大扁雀麥是觀霧地區中禾本科最強勢的外來植物
大扁雀麥是觀霧地區中禾本科最強勢的外來植物

觀霧周邊環境充斥外來種植物,參與環保教育為大眾之職責。

雖然觀霧地區外來植物的種類及數量相較少於車輛移動頻繁、旅遊人數眾多的合歡山、阿里山、玉山等地區。其主要的分布範圍集中在林道兩側及人為活動頻繁的觀霧工作站、遊客中心及觀霧山莊周邊環境,但為防患於未然,仍應儘早將歸化植物移除,以避免影響原生植物的生長。在教育活動上,除了可結合環境教育課程推廣棲地保育之理念,也可製作外來植物摺頁,提供民眾認識外來植物及相關知識,並可邀集志工與民眾透過行動協助移除外來植物。其中,夏季或秋季初期大多數歸化植物果實尚未成熟且易於辨認,是最適合辦理移除活動的時間,辦理此項教育推廣活動,可讓更多社會大眾共同為守護原生種之保育工作而努力。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臺灣雲杉的故事:樹輪的解析

科博館植物園的臺灣原住民民族植物系列:豐富、多元又實用的海岸林

熱帶雨林的葉葉皆美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