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楊子睿提供
地質學就是出野外挖掘的根本,掌握地質學,方能正確詮釋地層中化石所隱示的奧秘。2016 年,筆者前往美國內華達州的大盆地的奧古斯塔山,在那裡有早三疊世(Early Triassic)的地層,地層內保存著最早的魚龍。
恐龍的腳印化石,成為古生物學家解讀中生代歷史的鑰匙
美國西南部在中生代時,曾經是一片內海(中央海道:Interior Sea Way)邊緣的海岸,當時許多恐龍行走在海岸邊,不僅留下了壯觀的腳印化石,自身的遺體也隱身在地層中,成為古生物學家解讀中生代歷史的鑰匙之一。對於居住在臺灣的我們,感覺上來說,挖掘化石似乎遙不可及,僅能在侏羅紀公園或是國家地理頻道中看見類似的場景。但事實上,在我們周邊的山脈中,就有這些隱藏了億萬年之久的珍稀標本。例如在距離舊臺南市區不到一個小時車程的左鎮,便有許多保存完美的無脊椎動物化石(例如海膽化石),以及脊椎動物化石,例如新生代鱷類、哺乳類,甚至是鳥類等。
前往美國內華達州尋找早三疊世的魚龍化石,與臺灣的野外大異其趣
筆者於 2016 年時,便與德國團隊前往美國內華達州尋找早三疊世的魚龍化石,與臺灣的野外大異其趣的是,化石並不是在垂手可得的範圍內,而是要從內華達州第二大城雷諾(Reno)向南驅車 3 小時(若從洛杉磯出發,則須約 10 小時左右),穿越一大片礫漠與仙人掌,會先來到一個中繼城市叫做 Fernley,在這個城市必須要採購好所有的物資,舉凡食物、飲水、工具,以及任何忘記帶的東西(畢竟是從德國出發,從歐洲到美洲的機票也只能帶個 20 公斤的物品,光是帳篷就很難帶了)。務必記得,別因為自己的個人喜好就買了很難烹飪或是不易保存的東西,筆者德國朋友興沖沖地買了幾盒草莓,一個晚上過後全壞了。
抵達紮營地點後,首先會將物資全部整理好。易腐壞或是需要保存的,就會先挖一個大洞藏起來,一方面是避免腐壞,另一方面則是擔心大型動物過來偷襲(不過機會不大,畢竟是內華達州這種沙漠地方)。團體事務做好以後,大家便各自去搭建自己未來兩個月需要賴以維生的溫暖小窩。紮營的功夫雖然不難,但需要注意的是內華達州沙漠裡的強風與沙塵暴,筆者一個可憐的義大利同事,在興沖沖地搭建好自認完美的帳篷後的沒幾天,便看著自己的帳篷消逝在天際,怎麼追也追不回來(套一句知名球評徐展元的話:這帳篷就像變了心的女友,回不來啦~)。
第一天的下午,隨著夕陽從大西洋的邊際隱沒,金黃色的陽光投照在營地旁的凱因山(Cain mountain,標高約 966 公尺)。莫名的孤獨感油然而生,這種地景也只有在這種沙漠地方才看得到了吧。簡單用完火烤牛排與蔬菜,大家便拿著啤酒在營火旁閒聊,不到晚上 7 點,天已全暗,溫度急速從有太陽的近 40 度高溫驟降至 10 度以下,告訴大家,該回到各自的帳篷休息,因為明天太陽升起後,便開始連續兩個月的「化石奴隸」工作了。
延伸閱讀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