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崇拜鳥圖騰,番仔園文化層的鳥形罐,似飛鳥依人,飛入尋常百姓家!


圖 / 屈慧麗提供 

修復後的鳥形罐(俯視)

臺灣中部地區惠來遺址的番仔園文化層出土的鳥形罐或稱船形罐,於罐身兩側捏出對稱的凸起,形似鳥身或鳥喙,不同於「陶把」或「陶鈕」等常見的陶器附件,這些凸起處還帶有穿孔,形似鳥的眼睛。

番仔園文化層可見之遺跡可分為日常生活與建築相關之遺跡遺留,發掘區域為史前長時間居住型之遺址

臺灣中部番仔園文化依石璋如、宋文薰(1956)對其內涵定義為以灰黑、橙褐具有櫛文或條文的細砂陶與灰褐拍印紋陶所構成,當時已進入鐵器時代,且以俯身葬為顯著特徵。其分布範圍包括大肚臺地西側緩坡、臺中盆地、往南延伸至八卦臺地、北至苗栗縣南部海岸丘陵。代表遺址包括大甲區番仔園、外埔區麻頭路、清水區清水中社、沙鹿區鹿寮遺址、南勢坑遺址、龍井區山腳、龍泉村、西屯區惠來遺址上層等,年代距今約1,600至400年之前。

惠來遺址的小來公園出土陶器以灰黑夾砂最多,紅褐細砂陶次之,可見之罐、缽、陶甑、盆、瓢、杯、紡輪、陶環等器型,石器則有石鎚、石片器、砥石、石刀、斧鋤形器,有少量凹石、石支腳、磨製與打製石器殘件和巴圖形器,並包含多樣生態遺留,包含鹿、獐、豬、狗獾、貝類、碳化稻米及油葉石櫟等、反映史前人群對於生態資源的利用,生業型態是以農業、採集與狩獵為基礎,伴隨出土的斧鋤、石刀等石器更是農耕型態的佐證。

番仔園文化層可見之遺跡可分為日常生活與建築相關之遺跡遺留,如柱洞、灰坑、火塘,石堆結構數量多且遺物豐富,發掘區域為史前長時間居住型之遺址。值得注意的是少量鐵製貿易品以及瑪瑙珠、玻璃珠飾,未見鍊鐵作坊和爐渣等,僅出土與臺灣島內其他地方交換而來零星鐵鏃與鐵條,顯然石器仍然是主要工具。番仔園既是進入了鐵器時代,晚期的燒陶技術更進步、貿易網絡愈發達;由碳十四年代可知番仔園文化在惠來遺址從1,600年前一直持續到900年前。

番仔園文化層發現鳥形罐,當時的陶匠於罐身兩側捏出對稱的凸起,形似鳥身或鳥喙

考古隊覺得最有趣的是在惠來遺址番仔園文化層發現6個鳥形罐,當時的陶匠於罐身兩側捏出對稱的凸起,形似鳥身或鳥喙,不同於「陶把」或「陶鈕」等常見的陶器附件,凸起處還帶有穿孔。例如編號D-PT3001的紅褐細砂陶罐殘件出自D區P36探坑 L6,是鳥形把的腹片殘件,器表無紋飾,器型保留了陶罐自口至腹,經修復後器高90.7公釐,寬181.6公釐,重374.4克,口緣部分近垂直而微內歛,與典型的番仔園陶口緣形式不同,兩側帶有鳥形把,陶把上帶有燒製前即完成穿的孔,孔徑5.0公釐。和一般文化層出土盛裝食物的陶罐比較起來,此罐偏小,推測具有特殊的用途。

修復後的鳥形罐(正視)
修復後的鳥形罐(正視)
修復後的鳥形罐(俯視)
修復後的鳥形罐(俯視)

鳥形罐出現於番仔園文化層,似與韓、日東北島域尚鳥文化有交流之可能性

惠來遺址番仔園文化層也出現幾何型拍印紋陶片,顯示與北部十三行文化及宜蘭淇武蘭等地區有交流,在珠飾遺物中有瑪瑙珠、玻璃珠,亦可窺得當時人群進行東南亞之貿易行為。鳥形罐出現於番仔園文化層,似與韓、日東北島域「尚鳥文化」有交流之可能性,顯然當時往返黑潮海域商人也相當活躍。

在韓國國立扶餘博物館展示的鳥形陶器,有鳥和象徵性仿鳥翅膀的形態,屬於一個擁有強大航海能力的百濟國(公元前18年-660年)。這是在南韓益山間村里遺址出土的,鳥形陶器高約98公釐,和惠來遺址經修復後器高90.7公釐差不多,到底此容器的用途為何呢?

韓國扶餘博物館展示的鳥形陶器
韓國扶餘博物館展示的鳥形陶器

日本九州博物館也展示有鳥形陶器,另外,大阪府池上曾根遺址發現距今2000年前彌生時期的大型神殿、鳥形木製品,因此流傳許多的繪圖,想像復原當時著鳥裝女性祭司祭儀,顯然鳥崇拜在北方獵牧民族中傳承已久。

日本九州博物館展示的鳥形陶器
日本九州博物館展示的鳥形陶器

科博館展示的帛畫,可見2000多年前象徵太陽的金鳥圖騰

薩滿的降神舞來自崇拜神靈,尤其是動物神的摹仿,迎接鳥神靈附體就是摹仿神靈神態的動作舞蹈,摹仿鳥神是薩滿舞的主要形式,蒙古科爾沁薩滿有一種專門由女薩滿跳的白鷹舞。舞蹈時女薩滿身穿白色長袍,手持白色綢巾翩然起舞,模仿白鷹的各種神態以示鷹神附體幫助溝通天地。

鳥圖騰崇拜由來已久,在科博館人類文化廳二樓漢人的心靈生活展示區左側第一展示櫃,呈現了漢長沙馬王堆一號辛追墓的T字形帛畫,在此可見2000多年前的畫面上、中、下分別表現了天上、人間與地下的場景,為西漢初年的神仙方術思想,東側天上是象徵太陽的金鳥 。在薩滿神話中常把鷹當做光和火的傳播者或太陽和火的化身。薩滿祈福降神時,於天地之間飛翔要藉助鷹神的魂力。

帛畫右側的金鳥象徵太陽
帛畫右側的金鳥象徵太陽

傳說商子姓始祖與玄鳥是有親緣關係的,因此商朝有玄鳥圖騰崇拜,東周的典籍《詩商頌》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簡狄為有羢氏女,陽春時日一隻玄鳥飛過,墜落一卵,被簡狄撿來吃了,竟因此懷上身孕,生下兒子契。這也是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中關於「玄鳥生商」記載的版本,郭沫若及少數學者認為玄鳥非指黑色鳥,而是神玄之意。

簡狄遇玄鳥
簡狄遇玄鳥

怒族、苗族、滿族、赫哲族等都有鳥圖騰,並有關於鳥祖先的神話

從民族誌的材料中來看,許多少數民族有鳥圖騰崇拜的文化軌跡。怒族、苗族、滿族、赫哲族等都有鳥圖騰,並有關於鳥祖先的神話。此外,在彝族的圖騰崇拜中,在門上掛一隻鷹,認為這樣能產生避邪的作用。在臺灣原住民的神話及宗教習俗中,仍然可以看到在某種程度上對鳥的崇拜。傳說在遙遠的古代,是鳥給人類帶來了火種,在大洪水襲擊以後,是鳥銜來了火種,拯救了人類。在古代有把大鳥的翅膀垂掛在肩上模仿飛鳥,並有不吃禽鳥的習俗和用鳥鳴作占卜以預測吉凶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鳥圖騰意識相當濃厚,因此番仔園文化層鳥形罐的出現讓人擁有更多探討空間。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更多細節一覽無遺!科技考古從空中俯看大地,會有不同的新發現!

「山林裡的南島語族」-陳有貝教授開創性地書寫台灣史前史

想知道史前人耕田用哪些工具嗎?重現打製石鋤的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