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在 2023 年有 8 位研究同仁於「自然史蒐藏保存學會」年會中口頭發表,分享科博館在蒐藏研究與藏品管理的成效,亦藉此機會吸收他國值得學習之處,促進國際間的專業交流,讓自然史蒐藏品得以長久保存與永續運用。
第 38 屆自然史蒐藏保存學會年會-放眼長遠
自然史蒐藏保存學會(The Society of the Preservation of Natural History Collections, 以下簡稱SPNHC)創建於 1985 年,主要致力於自然史蒐藏品的保存、管理與運用,目前擁有 30 多個國家 800 多名會員,是一個跨國際、跨學科的組織。成員大多是博物館專業人士,例如:策展人、藏品管理者、自然科學研究者、資訊管理者、教育活動策畫者、藏品檔案管理者……等,但也有一部分的成員是在大學任教、擔任標本館的藏品管理者或學生。
第 38 屆自然史蒐藏保存學會年會於 2023 年 5 月 28 日至 6 月 2 日於美國舊金山舉辦,主題為放眼長遠(Taking a Long View)。主要的會場在舊金山聯合廣場希爾頓酒店,部分議場延伸至加州科學院(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以下簡稱 CAS);此外,大會亦安排與會者前往 CAS 的蒐藏庫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物館蒐藏庫及植物園 (Berkeley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Botanical Garden)參訪。
6 天的年會活動涵蓋各種自然史標本永續經營的主題,包括:標本保存、管理、運用及其相關的趨勢、挑戰與回應。除了開幕式與破冰晚會之外,另有需額外付費的實地考察(例如:舊金山市區巡禮)與工作坊,其他主要活動還包含:邀請演講、各委員會的年度會議、27 個不同主題的平行場次, 200 篇以上的研討會口頭報告(15 分鐘及 5 分鐘的短講)以及參觀 CAS 與 UC Berkeley 的庫房,這些都必須事先報名且完成付費,而參加者在活動期間都可以憑名牌免費入場參觀。本次年會主要活動時程安排如下:
數位化植物標本工坊:PICTURAE 近距離傳送帶技術的突破
5 月 29 日我參加了 Get Up Close and Personal With Conveyor Belt Driven Herbarium Digitization 工作坊(近距離接觸植物標本數位化的傳送帶)工作坊。這個工作坊是由荷蘭一家專門將標本數位化的 PICTURAE 公司所承辦(本次兩大鑽石級贊助商之一), PICTURAE 利用現代數位化技術,以快速、準確、色差少、高解析度,且顧慮到標本脆弱性、必要的準備步驟與編號順序等流程,針對委託的博物館標本特性,開發一套組裝線式傳送帶的客製化軟、硬體系統,最後轉譯所有標本的標籤並檢查其準確性。該公司目前在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數位化植物標本及其標籤)、德國柏林自然史博物館(數位化昆蟲標本及其標籤)、澳洲、比利時、美國及瑞典都有承做大型標本典藏機構的數位化專案。透過將自然史標本的數位化,科學家可以隨時隨地研究植物標本館藏品,並且可立即查看圖像和相關標籤資訊,若是加上跨學域、跨國際的合作研究將是氣候變遷、健康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提供新的參考依據。
CAS 的植物蒐藏庫約有 230 萬份標本,目前由 PICTURAE 公司以輸送帶傳送的方式進行 100 萬件臘葉標本的數位化工作。每天產出約 4 千張影像,以 1 年的時間完成,所需費用為 240 萬元美金。與會者除了可以現場看到植物標本如何以傳送帶進行標本數位化的流程展示,並了解植物標本在前置作業、圖像拍攝、質量控制、捕捉元數據和攫取數據等關鍵項目組件中是如何被完成的。由於科博館亦有大量的標本需要數位化,經詢問 PICTURAE 人員後得知,若能集結臺灣相關的標本典藏機構至百萬件的標本數量才比較符合經濟效益。
開幕式焦點:博物館的「常」與數位化的未來
5 月 30 日上午的開幕式,大會邀請 3 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者演講。研究魚類的加州科學院研究員 Dr. Luiz A. Rocha 分享了魚類多樣性與海洋暮光區(twilight zone)的生態研究並藉此研究推出了 CAS 的新展區;任教於 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的 Anna Monfils 教授講述透過開放的數位化藏品資料,將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延伸應用於科學教育; University of Nevada 的 Dr. Julie Allen 分享在特定網站上的植物標本照片如何透過軟體辨識標籤,讓一萬名民眾協助檢視與登打標本標籤上的相關資料,最終完成 3 百萬件標本資料確認的案例。
綜合 3 位演講的內容,忠實地呈現出自然史蒐藏品透過研究、展示與教育,讓藏品有更多元、更深及更廣的應用,這是博物館的「常」-永遠不會改變的功能,這也呼應了年會 Taking a Long View 的主軸。此外,透過現今的科技,資料開放與藏品數位化將更能擴展運用藏品的永續性。開幕晚會是在 CAS 的展場舉辦,大會提供輕食讓與會者一邊參觀各展廳或是互相交流認識。藉此我們與計畫 2024 年於日本沖繩舉辦年會的籌備委員會成員們交流,並表達科博館可提供協助的意願。
精準時控:簡報提前完成確保會議順暢進行
接下來兩天進入研討會發表報告的議程,有 27 個不同的主題會議同時進行,包含有 15 分鐘的論文發表者口頭報告、 5 分鐘的 lightening talk 或是 5 分鐘短講「標本聚焦」(Specimen Spotlight)等方式進行。 15 分鐘的口頭報告大多數是以發表者在標本保存、管理或是運用中的實務經驗或實驗分享, 5 分鐘的標本聚焦短講則需要快速引領不同專業的與會者進入狀況,簡要說明研究方法與結果,便直接指出研究的亮點,並分享特殊標本的研究案例與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為減少演講者上、下臺切換演講簡報的時間,讓議程得以進行順暢,發表者的演講簡報必須在規定期限前完成傳送,主辦單位收到簡報後將同一場發表者的簡報製成一套,因此發表者不能臨時抽換或是變更簡報內容。畢竟面對著上百位的發表者,大會必須有效地控制會議時程,才不會耽誤下一場次的發表時間,這也顯示會前準備作業需要人力與技術的支援。另外,為提供無法親自至現場參加的報名者及遇到場次因時間衝突而無法到場聆聽者,大會提供各場次的即時錄影,會後並將錄影檔放在網站上 6 個月,是一項非常貼心的安排。
夜間特輯:CAS NightLife 活動的獨特觀察
為了考察 CAS 夜間開放的營運情形,我們 3 位同事自費參加了 NightLife 活動。 CAS 每週四晚上夜間 6 到 10 點開放給 21 歲以上的成年人參觀,並提供輕食與低酒精成分的飲料供民眾一邊品嚐美食,一邊參觀展場(熱帶雨林溫室與天文館除外),因此在入場前民眾要提供附有照片的身分證件或是護照給警衛檢查後始能入館。現場除了有特殊的燈光營造輕鬆的氣氛,還有樂團演奏,以及與科學家對話、演講等活動。筆者觀察到夜間造訪的觀眾群與白天的觀眾群差異甚大,前者很多是同事、情侶或是同學結伴而行,屬於社交活動的一種,而後者大多是親子或是學校團體。區分時段的參觀客群,提供不同的博物館體驗也是博物館經營的一種方法。
庫房探秘: CAS 蒐藏庫參訪的實地學習
大會最後一天安排的活動-庫房參觀,是筆者參加年會的重點之一。由於平時業務之一是安排大學院校相關科系的團體進入蒐藏庫的教學參訪,加上也想了解其他博物館的蒐藏庫管理情形,以便學習他館的長處並補充不足之處。大會安排 CAS 的民族、昆蟲、兩爬浸液以及大型哺乳動物蒐藏庫,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植物園與蒐藏庫,筆者選擇了參觀 CAS 的蒐藏庫。首先簡單地介紹 CAS – 加州科學院。
成立於 1853 年的加州科學院為世上最大且蒐藏量最豐富的自然史博物館之一,目前收藏 4,600 萬件標本。該院為私人基金會支持成立,目前靠捐贈、門票商品營收、政府研究資金等支撐各項營運及研究費用。原先的蒐藏庫經 1906 年舊金山地震破壞,於 20 世紀後陸續重建擴增,但 1989 年的大地震又造成建築物損壞, 2008 年遷於現址(金門公園 Golden Gate Park)重建完成,面積 37,000 平方米,是一棟樓高 5 層的綠建築,屋頂種著加州當地的植物,中央廣場上方的玻璃屋頂打開後可讓空氣流入,讓自然通風代替空調機器運作以達節能的效用。展區包括:水族館、自然史博物館區、天文館以及熱帶雨林溫室,可說是集科博館恐龍廳、芸芸眾生展廳、植物園溫室與 921 地震教育園區、海生館、天文館及動物園於一身的綜合性機構。尤其是人氣最高的熱帶雨林溫室,不同於其他大多數的溫室是在戶外的建築物, CAS 的溫室是以球體的方式設在室內展示,參觀動線為單向環狀而上,從一樓入口一直圍繞著中間的熱帶樹種到四樓。與科博館植物園溫室最大的不同是,除了熱帶植物之外,該溫室也有活體的鳥類與昆蟲飛舞其中,平臺處則有其他標本或活體的展示櫃,介紹熱帶雨林中常見的動物以及生態行為等知識,吸引了許多親子觀眾參觀。所有的展區有英語、繁體中文、西班牙與菲律賓語等 4 種展示說明。
CAS 民族學蒐藏庫:特殊保存方式的文物之美
CAS 的民族學蒐藏庫蒐藏許多中南美洲的文物,櫃內保存器物的方式不同於一般博物館,是將一整塊的無酸襯墊放入櫃內,再挖出藏品的形狀後將藏品放置其中,這樣做法的優點是藏品可以在櫃內穩定地存放,但缺點是未來無法彈性地挪動藏品的位置。
兩爬浸液標本庫房:優雅且彈性的標本儲位管理
令筆者感到讚嘆的是他們的兩爬浸液標本庫房,體積較小的標本置於瓶中,再將類別相同的瓶罐放在類似抽屜式的拉架,拉架的前面標示著標本類別名稱,若是未來空間需要做調整,只要將拉架移動以及標示牌更換就可以輕鬆地完成儲位調整,而且考慮到加州也是在地震帶,拉架與櫃體有相扣的機制,整體看來就像是圖書館的書卡架;而較大型的浸液標本存放在不鏽鋼箱中,通常會放在較低處以便觀察或是移動標本, CAS 則是將箱子依類別排列,即使是在高處亦同。這是因為他們有一套箱體移動的設備及防震的系統,可以安全地將要使用的標本移至平面進行標本的利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是以延伸式吊機平行移動),櫃體乾淨且沒有溼氣,可見他們對於庫房的環境控制、防震以及消防安全系統等是以高標的做法來確保標本的保存,這是值得科博館未來興建新的浸液庫房可以學習之處。由於空間有限,大型哺乳動物的頭角是以類似美術館掛畫的保存方式,將頭角掛在網上,櫃體可以自行移動方便取件。
關於蒐藏展示, CAS 的 Hidden Wonders:inside the Academy’s Collections 展區,展示了各學域的蒐藏標本、採集和研究的相關工具,與科博館的蒐藏秘室的概念相近,觀眾藉由觸控螢幕可認識各類標本,並進一步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其展示的方式與觀眾的互動性較高。
SPNHC 年會:自然史蒐藏的知識傳承與全球合作平臺
SPNHC 是個非常具有規模、組織分工與運作極為成熟的國際性學會,其委員會的成員絕大多數是從事自然史蒐藏領域非常資深,且持續奉獻其熱情於自然史蒐藏的人士,年會的舉辦只是 SPNHC 活動之一,對於自然史保存、管理、運用及教育等方面也積極投入與推動。許多在自然史典藏機構工作者在入行前所受的訓練大多是學術研究、標本製作或是運用,對於藏品的管理大多數是在入行後才有進一步的了解與學習。年會中發表者從不同的專業領域分享個人參與的案例,或是平時蒐藏管理時所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法,或是未來管理與運用的趨勢等等,這些對於從事自然史蒐藏的館員或是學生都是極為寶貴的經驗與傳承。從筆者參加的工作坊看到各國對於自然物、人類歷史物件保存、管理與運用不斷在創新,力求讓蒐藏的流程簡單但又具謹慎的態度與努力,都是為了提供民眾對於科學研究、教育、保育都能有近用的機會與永續的保存。此外,這次的年會也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自然史蒐藏這條道路還有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努力著繼續前進,期待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2024 年 9 月 2 日至 6 日 SPHNC 將再度與生物多樣性資訊標準(TDWG)合作舉辦年會,主題是 Enhancing Local Capacity , Elevating Global Standards.”(增強本地能力,提升全球標準),地點為日本沖繩,這也是 SPHNC 第一次在亞洲舉辦年會,希望有更多的亞洲國家人員前往參加,科博館同仁也將規劃再次前往參加,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與分享,讓自然史蒐藏各項議題能夠建立聯繫管道、分享知識與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