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花卉文化風氣

近十幾年來,臺灣人對於花的喜愛與親近,隨著花卉博覽會的一縣市一縣市盛大舉辦,已經深植人心,而在許多地點因為舉辦過花卉博覽會的緣故,也都留下了大型戶外場地成為現成的公園,讓縣市民眾足足多了好幾處陶冶身心的場所,俗稱的花博,既豐富了人們的足跡,也妝點了人們的心靈。然而臺灣人對花卉的喜愛,是隨著這十幾年來,或者幾十年來才形成的嗎?若追究歷史,至少要從日治時期談起。但人們對日治時期花卉文化的情況如何,所知甚少,相關一手資料主要散見在報端的新聞報導裡,若能多蒐集一些,或許有機會瞭解庶民百姓最初階的看展興致。而何以初階?因為種花植花就是庶民百姓都負擔得起的美感經驗,一旦美感經驗被政府所提倡,那麼最有成效的自然是平民百姓最無經濟負擔的花卉文化。文中將從花卉的推廣,談到花卉與文化的結合、花卉文化的素養,最後談到花卉文化的尾聲。其中穿插著有關推廣的造花與園藝,有關文化的花與宗教活動、賞花、新公園與植物園,有關素養的花道、草花展、特定花種的培育,及花祭,最後則是日治時期結束前花卉文化的結尾。這樣初步的研究,希望能將臺灣民間對於花的喜愛,找到一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