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疾病的新探索:從DNA檢驗看史前傳染病的起源和傳播


隨著史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人畜共存使得傳染病發生的頻率變多。針對史前流行病的判斷較為困難,以往學者只能從已發掘的考古遺址,特別針對出土遺跡和墓葬異常的現象判斷。近年來科學技術如DNA檢驗的快速發展,讓科學家也可以從人類遺骸中獲取古代傳染病的病原體基因組,這提供新管道讓人們能從實證的角度探究古代傳染病的起源與傳播。

邁向更美好的社會 – 向業餘考古家黃炫星致謝


1996年業餘考古家黃炫星老師在埔里一帶進行鳥類觀察時,於水蛙窟遺址發現農民因種植生薑、雇用怪手整地,挖出寬廣的斷面,並暴露出殘斷的石棺,當時在翻起的土中曾發現不少史前捕魚用的網墜及玉錛等珍貴遺物。

從知高遺址與鹿港第一公墓遺址初探鐵器時代晚期中部地區的開發


臺中南屯知高遺址的年代與大肚臺地的南勢坑遺址相當,屬於鐵器時代晚期。知高遺址出現灰坑、火塘等現象。 鹿港第一公墓鄰近可能為馬芝遴社的菜園角遺址,日前弘光大學考古監看團隊亦發現番仔園文化晚期陶片,近年更多考古挖掘資料正逐漸披露

韓國舊石器時代遺址與博物館展示


朝鮮半島位於歐亞大陸東緣,屬温帶季風氣候,地形多山丘和水系。更新世晚期為理想人類棲息地,韓國考古學者發現千餘處舊石器遺址,對研究人類遷徙和石器文化非常重要。因此,台韓交流有助於考古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