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地的獅子魚(二)– 流落異地成惡疫


以1992年的意外逸出,魔鬼簑鮋從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域開始擴散。短短20年間,幾乎整個西大西洋海岸都有其蹤跡,並造成了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域生態的重大衝擊。和在原生海域的個體不一樣的是,入侵的魔鬼簑鮋在西大西洋與加勒比海域,體型變大、攝食量增多、繁殖力也增加,再加上缺少有力的競爭者與掠食者,所到之處均造成當地海洋生物的浩劫

生不逢地的獅子魚(一)– 威猛的海底武士


色澤鮮豔,形態威武的獅子魚(魔鬼簑鮋),原產於印度—太平洋與紅海的珊瑚礁。在原生地區海域,是美麗而凶猛的掠食者,潛水教科書裡的著名危險海洋生物,卻也是潛水攝影者趨之若鶩的海底名模。 因為人為有意無意的引入,獅子魚在沒有天敵掠食者的西大西洋與地中海區域橫掃八方,造成當地海洋生物的浩劫。原本美麗凶猛的海底武士形象,反而成為人人皆曰可殺的惡疫。 本系列文章分成兩篇,本篇介紹獅子魚的分類、習性,以及在臺灣海域觀察到的特殊行為。

海漂、海廢、海岸-面臨海洋垃圾威脅的美麗海景


墾丁國家公園的風吹砂海岸,是沙與礁岩交錯的潮間帶,孕育豐富的海岸生物相。這段人跡罕至的海岸線,現在卻被海漂廢棄物攻佔。文明的廢棄物與天然美景,成了無聲的強烈對比,海洋生物被迫與海廢共存。廢棄物對大自然的影響,正活生生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