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流起舞綻放的海底花!向海流討生活的無脊椎動物


圖 / 黃興倬提供 

穗軟珊瑚的珊瑚蟲綻放,有如海底的繽紛緋櫻。

有一群海洋無脊椎動物,固著在海底生活。牠們的親緣關係天差地遠,形態大小殊異,但卻有一個共通之處:當海流來臨時,這些動物會迎著海流來的方向,伸展特化加大的附肢或觸手,從海流中過篩足以餵飽牠們的細碎食糧。

所有的海洋生物的生活史,都跟海流息息相關

平常當我們環顧四周,看著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的枝葉與草花,我們知道那是流動的空氣,帶著各種氣體分子與微塵,輕巧地穿梭在地表的空間之中。

但是當我們潛入海中,沉浸在一個比空氣密度高將近800倍的介質中,看到海底搖曳的珊瑚與其他海洋生物,紛紛張開觸手,準備飽餐一頓由輕緩海流帶來的大餐。

那絕對不是像在空氣中搖曳那麼輕巧的事情。

所有的海洋生物的生活史都跟海流息息相關:緻密、黏滯、充滿電解質和各種化學物質的海水,形成一個超級巨大的化學反應池,不間斷地流動著;舉凡呼吸所需的氧氣、傳遞訊息的微量分子、生理能量與成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數以億萬計的精卵與幼蟲,都在海洋中的各種尺度流場,被日以繼夜的運送,同時也包括了所有海洋生物自身。

在海底站穩了一席之地,就可以從容開枝散葉,在海流中活出一片風景

然而,強流也是生存的威脅,生物結構在物理上的破壞自是不在話下,生物也會被海流從棲身之處捲走,被帶到未知的險境。

天有不測風雲,海有未知波流。海洋生物們在這個巨大且流動的生存舞臺,必須各自發展出適應對策,利用海流帶來生存所需的資源,也要避免強流的直接侵襲。

如果不想一輩子隨波逐流,浪跡天涯,那唯一的解方就是站穩腳步,落地生根。

許多海洋無脊椎動物,從脫離親代掌控的受精卵,會經歷一段浮游期,一面發育變態成幼體,一面尋覓適合開展新生活的棲地。沈降後,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底質上,然後按照親代賦予的基因圖譜,長出該有的形態。等在海底站穩了一席之地,就可以從容開枝散葉,在海流中活出一片風景。

和堅持硬是要堆積密實碳酸鈣骨骼的石珊瑚表親不同,肉質軟珊瑚和樹叢狀的穗軟珊瑚,以有彈性的肉質組織,其中嵌填離散的骨針。這樣的結構除了可以避免和海流搖撼的力量直接硬碰硬,本身也有抵禦海流拉扯的強度。當海流降臨,一隻隻珊瑚蟲從群體共肉伸出,綻放8隻觸手,捕食海流帶來的浮游生物和食物顆粒,整株群體像鋪了一層白色小花;而生長在長年有流珊瑚礁區的穗軟珊瑚,當珊瑚蟲浮現的時候,更活脫像是一叢盛放的海底櫻。

肉質軟珊瑚群體上的珊瑚蟲集體綻放,像是一整片的白色小花。
肉質軟珊瑚群體上的珊瑚蟲集體綻放,像是一整片的白色小花。
穗軟珊瑚的珊瑚蟲綻放,有如海底的繽紛緋櫻。
穗軟珊瑚的珊瑚蟲綻放,有如海底的繽紛緋櫻。

臺灣珊瑚礁海底最引人注目的「海底花」,莫過於固著生活的大型多毛類管蟲

臺灣珊瑚礁海底最引人注目的「海底花」,莫過於固著生活的大型多毛類管蟲。這些會自行造管藏身的大型多毛類,大概分為兩類:一類的蟲管為軟管,由膠質、革質或是泥砂質構成,以纓鰓蟲科(Sabellidae)為代表;另一類蟲管則是石灰質的硬管,主要為龍介蟲科(Serpulidae)的種類。這兩群大型多毛類管蟲,頭部都有發達且可以收合的螺旋形觸手冠。當要攝食的時候,管蟲會把頭部伸至管口,展開如羽毛般的觸手冠,上面纖細的羽狀纖毛有利於從海流中攔取食物送入口中,即使周圍海水沒有明顯的流動,觸手冠也會自己擺動,增加濾食的效率。若是感覺周圍亮度突然變化、或是有東西快速接近造成的流變,牠們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收合觸手冠並縮回管內,直到警報解除,才又若無其事地重新綻放。

九隻三旋蟲(Bispira tricyclia,纓鰓蟲科) 比鄰而居,在珊瑚礁的一角一同伸出淡紫色的觸手冠。
九隻三旋蟲(Bispira tricyclia,纓鰓蟲科) 比鄰而居,在珊瑚礁的一角一同伸出淡紫色的觸手冠。
龍介蟲科的巨原管蟲Protula magnifica 有兩個螺旋形觸手冠。
龍介蟲科的巨原管蟲Protula magnifica 有兩個螺旋形觸手冠。

珊瑚礁的海羊齒屬於棘皮動物海百合綱,從形態上看,牠們就像一棵五顏六色的蕨類植物,羽狀的腕肢隨意地捲曲或伸展,牠們會四處遷移,並不定居於一處。有的種類生性低調,藏身在礁岩縫隙或是珊瑚群體下方,僅伸出幾隻羽肢覓食,有的種類則高調地站在顯眼的地方,迎著海流的方向大方伸展,讓海流流過羽肢,留下食物和溶氧,帶走代謝廢物和無法消化的殘渣。等待海流停歇或轉向,海羊齒就會將抓穩底質的爪肢放開,波浪狀擺動羽肢,如此一來就能在海中騰空而起,短暫游泳一段距離,換個地點、換個運氣,再重新伸展綻放。

站在礁石頂端,迎向海流羽肢全開的本氏海齒花Comanthus bennetti。
站在礁石頂端,迎向海流羽肢全開的本氏海齒花Comanthus bennetti。

海流帶來了海底的生機與活力,這些生物發展出大而醒目的器官,大大增加了利用海流的效率

橫跨不同類群的生物,經常發展出相同或類似的適應方式,完成存活與繁衍的重要使命。海流帶來了海底的生機與活力,這些生物發展出大而醒目的器官,大大增加了利用海流的效率,但也不忘要適時收放,以免遭到強流摧折,或是天敵的覬覦。

這些在海中綻放的無脊椎動物也為幽暗的海底,增添了幾分鮮活詩意的風景。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華麗外表的致命吸引力:蜘蛛體色對獵物的視覺吸引

牠們在海底爬行?不!來說說這個例外:浮游性的章魚們,是汪洋中的小飛象

虱虱不只有兩種-臺灣奇特的等足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