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新定義 科博館新使命


讓自然與文化知識成為公眾的力量(郭揚義 攝)

2022 年 8 月 24 日於捷克首都布拉格 ICOM 布拉格大會,經由與會委員的修正與表決,博物館新定義最終版本終於出爐!隨即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邀集博物館專家進行翻譯,博物館新定義中文版在 2022 年 12 月 11 日中華民國博館學會的會員大會正式宣布。

幾經波折、熱烈討論與國際博物館界的共同參與,博物館新定義在 2022 年 8 月 24 日於捷克首都布拉格 ICOM 布拉格大會,經由與會委員的修正與表決,最終版本終於出爐!隨即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邀集國內博物館專家進行專業翻譯,博物館新定義中文版在 2022 年 12 月 11 日的中華民國博館學會的會員大會,由蕭宗煌理事長正式宣布。

博物館新定義

博物館是一個非營利、為社會服務的常設性機構,對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研究、蒐藏、保存、詮釋和展示。它向公眾開放,具有近用和包容的特質,促進多元性及永續發展。博物館本於倫理、專業及社群參與的方式運作和溝通,提供教育、愉悅、省思及知識共享之多樣性體驗。                          

科博館創館理念與使命

位於臺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博館),於民國 70 年開啟籌備,在民國 75 年,正式對外開幕。科博館的組織章程中,明載是為「辦理自然科學標本與資料之蒐集、研究、典藏、展示及對大眾、各級學校自然科學教育之推廣、協助業務」。而科博館的創館館長漢寶德先生,在科博館擘畫之初、開館之際,就多次在各種文獻發表中,傳達創館理念與揭示科博館的使命,並鼓舞同仁強化「人與自然」的觀念,除了科學本質之外,更應包容「地方性」、「民族性」、「社會性」,傳遞人類與自然互相依存的關係,肩負起積極廣泛的教育任務!

科博館開館至今已經 37 年了,漢寶德館長的創館理念歷歷長存,全館同仁兢兢業業地傳承與累積,在歷任館長的傑出帶領之下,科博館確是也走過 30 多年的風華,而此時此刻正是面對全球的環境變遷,臺灣社會快速轉型,科博館面臨關鍵再造之際。

科博館新使命

當 2022 年 8 月 24 日 ICOM 布拉格大會通過了博物館新定義之後,科博館立即決定快速回應國際博物館的發展新態勢,由焦傳金館長發起,組成了「科博館新使命研議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了生物學組鄭明倫主任、科學教育組徐典裕主任、展示組黃旭主任與展示組郭揚義博士,並由張鈞翔研發長擔任召集人,根基於博物館新定義,廣泛地蒐集國內外重要博物館的使命資料,更重要的是,這項科博館新使命的研議是由全館同仁共同參與共創,不論是線上會議或實體會議,從 9 月起小組成員以 2 個月期間,廣泛蒐集同仁們的意見與隻字片語,由鄭明倫主任與黃旭主任起草初擬,並經由主管會議討論、全館同仁參與的公聽會,最後在 12 月 20 日由館務會議通過,並在 2023 年 1 月 1 日科博館 37 周年開館日,正式對外宣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新使命如下:

讓自然與文化知識成為公眾的力量 Empower the public with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nature and culture

讓自然與文化知識成為公眾的力量(郭揚義 攝)
讓自然與文化知識成為公眾的力量。(圖/郭揚義 )

在這項簡要宣告之下,我們再延伸六大使命要項:

立足於科學 、展現於博物 、服務於社會啟發知行、 傳遞美愉、 致力永續

立足於科學、展現於博物、服務於社會、啟發知行、傳遞美愉、致力永續!(郭揚義 攝)
立足於科學、展現於博物、服務於社會、啟發知行、傳遞美愉、致力永續!(圖/郭揚義 )

為了達到使命與目標,我們進一步研創了策略目標,用英文字 PRAISE,Preservation 傳承、Responsibility 擔當、Aesthetics 美學、Innovation 研創、Service 服務、Engagement 參與。以讚嘆科學自然,共創星球未來,做為 2036 年 – 科博館建館 50 年,全館同仁共同戮力的目標!

整體策略目標如下:

Preservation 傳承:基於社會的長遠福祉,進行蒐集、保存與典藏,透過科技與開放的方式,促進社會全體對蒐藏品的詮釋與利用,傳承有形與無形的自然史與文化資產,將蒐藏轉換為全人類的資產。

Responsibility 擔當:為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環境永續、文化保存復振與社會多元進步,以跨領域視角,闡明人類與非人類交織互動的環境與歷史,形成過去與未來的對話空間,培養觀眾的環境責任感,進而形成公民行動力。

Aesthetics 美學:致力於建構符合觀眾使用的空間紋理,透過場域與網頁的美感呈現,啟發大眾的美感經驗,培養觀展的美學素養,著重文化傳播與學習,同時成為一個兼具休閒娛樂的場所。

Innovation 研創:致力於研究、典藏、科教、展示在知識、觀念、方法與技術上的創新。創造與延伸蒐藏品的研究詮釋,生產當代生活相關的新知識,藉由去脈絡化與再脈絡化啟發觀眾探索的好奇心,反思世界與自身處境。

Service 服務:基於平權與客群特性,提供多元、友善、愉悅與開放的高品質軟硬體服務,創造一個注重可及性與包容性的友善公共空間。

Engagement 參與:積極拓展外部連結、結合各界的力量與全民參與,共同探索自然與文化相關的公共議題,進行改變社會的運動,並參加國際組織運作,促進跨國合作,提昇國內與國際的影響力。

這是國內博物館首發針對 ICOM 博物館新定義的回應,表現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23 年 1 月 1 日所公布的科博館新使命,這同時也是帶給科博館 37 年來,諸多前輩的努力肯定,以及目前在崗位上同仁的反思與反省,並一起朝向未來的目標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面對未來國際博物館的新趨勢,科博館期待與國內各博物館共同攜手合作,共創全臺灣博物館的新發展。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博物館教育的挑戰與可能 – 2023 ICOM CECA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