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台灣科學節 「石在科博、石在有趣」活動記要

第 3 關認識沉積岩,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科博館的庭園內擺放的岩石都是創館初期從臺灣各地蒐集而來,於今年完成每件岩石登錄及解說標籤牌的建置。並於 2024 科學節活動中設計「石在科博、石在有趣」闖關活動,以科博館庭園岩石為背景,利用闖關的趣味性,在遊戲中學習相關岩石學知識。

庭園岩石來龍去脈

科博館的庭園內擺放有 182 顆岩石,這些都是創館初期經由地質學組研究人員精挑細選,費盡千辛萬苦,從全臺灣各地蒐集而來。擺放在本館庭園三十多年後,於今年完成每件岩石登錄及解說標籤牌的建置,觀眾可藉由掃描解說標籤牌上的 QR-Code 進入庭園岩石網頁進一步了解庭園岩石的知識。

為提高庭園岩石的能見度,並讓觀眾能在遊戲中認識岩石,我們在 2024 科學節系列活動中設計「石在科博、石在有趣」闖關活動,親子或國小、國中同儕組隊參加,以科博館庭園岩石為背景,利用過 5 關闖關的趣味性,在遊戲中學習相關岩石學知識及增進對地球的了解。

在 2024 台灣科學節系列活動中設計「石在科博、石在有趣」闖關活動。(圖/董國安)
在 2024 台灣科學節系列活動中設計「石在科博、石在有趣」闖關活動。(圖/董國安)

結合戶外岩石的活動

共 5 關,分別為第 1 關:認識岩石、第 2 關:認識火成岩、第 3 關:認識沉積岩、第 4 關:認識變質岩、第 5 關:多樣的岩石,參與觀眾分批輪流前往各關,每關約 20 分鐘,先由關主解說各關岩石相關知識,並藉此知識找尋、鑑別庭園岩石,完成關主所指定的任務。

闖關遊戲共 5 關,分別為第 1 關:認識岩石、第 2 關:認識火成岩、第 3 關:認識沉積岩、第 4 關:認識變質岩、第 5 關:多樣的岩石(圖/侯虹如)。
闖關遊戲共 5 關,分別為第 1 關:認識岩石、第 2 關:認識火成岩、第 3 關:認識沉積岩、第 4 關:認識變質岩、第 5 關:多樣的岩石。(圖/侯虹如)

第 1 關:認識岩石

本關關主為科博館科學教育組林素止老師。解說重點為:在浩瀚的宇宙中,並不是每顆星球都有岩石,以太陽系為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為石質行星(類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為氣態行星(類木行星)。靠近太陽的 4 個行星,是如何演化形成岩石行星呢? 宇宙(包含太陽系)主要由高揮發性元素(氫、氦、碳、氮)及其他元素所組成,但構成岩石主要元素為氧、矽、鋁、鐵、鈣、鈉、鎂、鉀、鈦等。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因受溫度、太陽風等影響,將高揮發性元素(氫、氦、碳、氮)吹至較遠的外圍,而形成類地行星與類木行星。地球上的岩石可依形成原因,區分為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等 3 大類岩石。闖關者經由擺設岩石標本解說,了解何為岩石?正確回答關主所提問題,並與岩石合照、上傳,即可過關。

宇宙(包含太陽系)主要由高揮發性元素(氫、氦、碳、氮)及其他元素所組成,但構成岩石主要元素為氧、矽、鋁、鐵、鈣、鈉、鎂、鉀、鈦等。(圖/董國安)
宇宙(包含太陽系)主要由高揮發性元素(氫、氦、碳、氮)及其他元素所組成,但構成岩石主要元素為氧、矽、鋁、鐵、鈣、鈉、鎂、鉀、鈦等。(圖/董國安)
以太陽系為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為石質行星(類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為氣態行星(類木行星)。(圖/董國安)
以太陽系為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為石質行星(類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為氣態行星(類木行星)。(圖/董國安)
第 1 關認識岩石關,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第 1 關認識岩石關,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第 2 關:認識火成岩

關主為科博館科學教育組嚴中佑老師。解說重點為:火成岩是指岩漿噴發或熔岩冷卻凝固後,所成形的一種岩石。具有結晶成因的礦物顆粒。礦物晶體相崁連結聚集而成。岩石裡的晶體或無規律聚集,或是顯示出某種方向性。有些熔岩充滿氣孔。火成岩不含化石,沒有沉積岩的層理構造,也沒有變質岩的片理構造。闖關民眾需尋找科博館庭園中的火成岩拍照、上傳,並用手機掃描該顆岩石標籤的 QR Code 閱讀其內容,即可過關。

第 2 關認識火成岩,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第 2 關認識火成岩,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第 3 關:認識沉積岩

關主為科博館科學教育組莊舒雲老師。解說重點為:沉積岩是指經由沉積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沉積岩有明顯的層理,顆粒連結鬆散,用手指可蹭下顆粒。石英是許多沉積岩的主要成分,方解石是石灰岩的重要組分,沉積岩含化石、沉積構造,依此可與岩漿岩和變質岩區別。闖關民眾需尋找科博館庭園中的沉積岩拍照、上傳,並用手機掃描該顆岩石標籤的 QR Code 閱讀其內容,即可過關。

第 3 關認識沉積岩,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第 3 關認識沉積岩,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第 4 關:認識變質岩

關主為科博館地質學組何恭睿博士。解說重點為:變質岩是指經由變質作用所形成的岩石。變質岩分為兩大類,區域變質岩有獨特的片理構造,常呈波浪狀,不像沉積岩層理面那樣平坦。接觸變質岩晶體呈較不規則排列。高度變質岩不含化石,部分低度變質岩有可能含化石。闖關民眾需尋找科博館庭園中的變質岩拍照、上傳,並用手機掃描該顆岩石標籤的 QR Code 閱讀其內容,即可過關。

第 4 關認識沉積岩,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第 4 關認識沉積岩,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第 5 關:多樣的岩石

關主為科博館地質學組蔣正興博士擔任。解說重點為:地球也是目前已知具有多樣岩石的星球,珍稀地球–格外重要的板塊運動(認識岩石的家–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地球板塊運動也是溫度氣候的調節器,促使某些岩石、礦物的形成(碳酸岩、大理岩、方解石、霰石等),將二氧化碳封存於岩石中(蓋亞假說)。火成岩是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多在火山地區;沉積岩是由沉積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在河川上游多為礫岩;河川中游多為砂岩、粉砂岩,在河川下游多為泥岩;變質岩是由變質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多在山根地區或在板塊碰撞隱沒帶。正確回答關主所提出的問題,並拍照上傳,即可過關。

第 5 關多樣的岩石,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第 5 關多樣的岩石,參與觀眾回答關主問題的闖關過程。(圖/董國安)

闖關完畢後,會列印出各組闖關紀錄單,及進行抽戳戳樂遊戲以獲得由主辦單位所提供精美瑪瑙片,留給各組紀念與回憶。

闖關完畢後進行抽戳戳樂遊戲,各組可獲得由主辦單位所提供精美瑪瑙片。(圖/董國安)
闖關完畢後進行抽戳戳樂遊戲,各組可獲得由主辦單位所提供精美瑪瑙片。(圖/董國安)

「礦石」演講活動 相見在午後

「礦石」是組成地球的主要物質,但在浩瀚的宇宙中並不是每顆星球都有礦石,以太陽系行星為例:可分類地行星及類木行星。地球也是目前已知具有「礦石」多樣性的星球,多樣的「礦石」在地球是如何分布?號稱智人的我們,該如何辨識「礦石」與了解「礦石」的變化? 本活動特聘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楊懷仁教授,於 11 月 3 日下午 14:00 - 16:00 在科博館藍廳演講,告知大家「礦石」的分布、辨識與變化。

結論

科博館為推廣自然科學教育的社教機構,考量小朋友出野外可能面臨種種困難及危險,科博館特別提供庭園作為岩石的地質教室,透過真實的展品、活潑的教學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幼兒科學園的蛻變:為了迎接更美好的未來相遇

臺灣台語文化與海洋教育:「塑殺海洋」活動

板塊作用與岩石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