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文刊載的科普文摘精選包括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人類學及天文和氣象等等,是以科學性、生活性、趣味性等特色,為青年朋友架起滿足求知慾的橋樑,為科普愛好者揚起知識海的風帆。

海漂、海廢、海岸-面臨海洋垃圾威脅的美麗海景


墾丁國家公園的風吹砂海岸,是沙與礁岩交錯的潮間帶,孕育豐富的海岸生物相。這段人跡罕至的海岸線,現在卻被海漂廢棄物攻佔。文明的廢棄物與天然美景,成了無聲的強烈對比,海洋生物被迫與海廢共存。廢棄物對大自然的影響,正活生生地上演。

奇萊喜普鞋蘭-一個新的臺灣特有種


生長於臺灣高山的奇萊喜普鞋蘭(C. taiwanalpinum)過去被視為廣布的C. macranthos最南端的分布。最近的分子親緣分析結果,讓我們揭開了一個長期被忽視的臺灣特有種,也讓我們需要重視奇萊喜普鞋蘭的保育工作。歷經數十年來的濫採,所剩的族群數量已大不如前。期待人們能永續欣賞這一種臺灣特有的美麗高山蘭花。

清水社口尾遺址出土墓葬3D掃描與典藏新概念


考古隊利用3D掃描數位建模技術,忠實、客觀,快速地將史前墓葬的人骨葬姿記錄。比起過去將整具包模取回,節省了儲存空間,也避免長期管理維護的隱憂。未來在應用和研究上,更加便利、有效益。

御風飛行的種子與果實


都會區中隱身諸多以風力傳播的植物,通常我們只會在其開花最炫麗的時候,注意到它們的存在,而忽略其結成果實後,無聲無息地傳播的種子與果實;運用這些種子及果實素材,可延伸自然史博物館蒐藏的概念,同時帶入植物形態及分類,與空氣動力學的知性內涵。

二十年前的那個地震(四)-看圖說故事

藉由黃豊昌老師提供的臺中太平地區集集地震遺跡照片,將地震發生後20年的當地的時空變化做一些介紹,藉此筆者也粗略的探究這個問題:民眾對大型自然災害多久會遺忘?

從科博館小行星談小行星的命名


你想要幫星星命名嗎?小行星搜尋正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在目前天體中,它是唯一讓發現者有命名建議權的。此文便來談一談小行星搜尋的簡史和命名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