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猴硐礦工文史館對高齡礦工生命意義轉化之研究

2019 年一群高齡礦工創辦了具有生態博物館和創傷博物館精神的「猴硐礦工文史館」,為解創辦文史館對高齡礦工生命意義轉化的影響,本研究採用非結構性訪談法、田野日誌及文件分析法,並以 Bourdieu 的理論為基礎,釐清這群礦工在不同生涯階段如何受場域規則引導,並運用當下慣習,參酌自己擁有的資本類別與存量,形構各類社會角色的實作策略,以創造自我認同、勞動意義與生存機會。在此同時,也要瞭解各類實作策略對不同生涯階段礦工的慣習、資本及場域規則可能的影響,及其蘊含之成功在地老化意涵。研究結果發現,倘若高齡者生命故事能受到重視,即使身體日益退化,依舊可運用生態博物館和創傷博物館的運作策略,創造正向自我認同、集體認同與地方感,達到成功在地老化理想。

從環境人文研究視野再探生態博物館概念:以北投溪為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