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輕地震災害?活動斷層是臺灣災害性地震主因


地震無法預測,因此減輕地震災害一直是很重要的議題。活動斷層會重複活動並造成活動斷層沿線地表破裂及鄰近區域房屋受損,劃設地質敏感區有助於未來地震防災與減災的參考。(圖/博學多文)

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劃設的實際效益

地震無法預測,所以要減輕地震災害一直是很重要的議題。臺灣位處板塊邊界而地震頻繁,自西元 1900 年以來臺灣發生的重大災害性地震,總計造成約八千人死亡,顯示臺灣陸上斷層的再活動是災害性地震的主因。我國藉由地質法制定統一的標準將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的劃定與公告,在鄰近活動斷層的土地利用需辦理地質調查與地質安全評估,以提升國土開發的安全性。自從 2014 年首次劃設車籠埔斷層地質敏感區,期望在下次地震發生時減少傷亡,但國內的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的劃設到底有用嗎?能夠有效降低下次地震來臨所造成的災害嗎? 921 集集大地震地表破裂相關資料雖顯示斷層兩側的影響程度及範圍有明顯差異,即車籠埔斷層兩側 100 公尺內,傷亡人數明顯增加具有統計的意義,但 2014 年劃設車籠埔地質敏感區後此斷層無再次活動,無從得知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的劃設到底有沒有用?

米崙斷層是臺灣活動最頻繁的斷層之一,分布於花蓮七星潭向南至南濱一帶,被認為是臺灣發生大規模地震機率最高的地區之一。自 2018 年花蓮地震後,國內學者研究米崙斷層兩側,地表破裂分布與地質敏感區具有統計的意義,亦即斷層兩側 100 公尺內為相對高風險的區域,且上盤比下盤的房屋受損比例相對較高。花蓮市內大部分的地表破裂和損壞建築物都位於米崙斷層的地質敏感區內,並集中在斷層的上盤。此外,約 61% 的房屋受損和 83% 的地表破裂發生在距離斷層線 100 公尺以內。

房屋受損與米崙斷層距離。(圖/修改自Chu et al., 2021)
房屋受損與米崙斷層距離。(圖/蔣正興等,修改自Chu et al., 2021)
地表破裂分布與米崙斷層距離。(圖/修改自Chu et al., 2021)
地表破裂分布與米崙斷層距離。(圖/蔣正興等,修改自Chu et al., 2021)
地表破裂數量分布與米崙斷層距離的統計圖。(修改自Chu et al., 2021)
地表破裂數量分布與米崙斷層距離的統計圖。(圖/蔣正興等,修改自Chu et al., 2021)

花蓮地震的實際驗證

雖然國內外許多國家已經劃設了地震斷層帶或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但很少受到真實地震的驗證,其減災效果還不清楚。 2018 年花蓮地震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可檢驗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的重要性。在花蓮地震中,顯示地表破裂和建築物損壞主要集中在地質敏感區內。顯示地震雖無法預測,但地質敏感區的劃設有助於人們瞭解自然災害的潛在風險。活動斷層會再活動並重複造成活動斷層沿線地表破裂及鄰近區域房屋受損,地質敏感區劃設也可做為未來地震防災與減災及國土規劃利用的重要參考。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我們與「核」的距離

新臺灣之光!高比率連接陸地的海底峽谷,是因地震頻繁?

一棵開花的「塑」-海廢的新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