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期活動是幼兒科學園的重頭戲,也是家有幼兒的家長手刀報名的熱門活動。今年規劃的暑期科學活動結合新開幕的「奇幻自然」常設展,引導孩子觀察、了解各種鳥喙的功能性,並透過鳥喙外型推測鳥類的食物,同時藉由遊戲反覆複習加深孩子的印象。
2022 年科博館幼兒科學園曾辦理「都市賞鳥趣」科學活動,帶領孩子認識都市常見的鳥類,並讓孩子拿著望遠鏡實際到科博館的戶外庭園觀察週遭常見的鳥兒,該活動深受家長及小朋友的喜愛。因此, 2024 年暑假幼兒科學園推出鳥類主題活動 Part II:到底「喙」不「喙」,為了讓符合年紀的小朋友均有機會可參與活動,於是擴大辦理梯次,每個主題由往年的 3 梯次擴增至 6 梯次,共計 152 位小朋友參加。
本次活動除了讓孩子認識鳥類的嘴喙構造,也搭配今年新開幕的「奇幻自然」常設展中的鳥類標本牆,讓孩子可直接觀察臺灣近百種野鳥標本的嘴喙,最後再運用不同形式的闖關遊戲深化活動中所學知識。
鳥喙大不同
鳥的外型反映出牠們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你仔細觀察過週邊鳥兒的取食方式嗎?牠們的食物與鳥喙外型的關聯性是什麼呢?除了取食之外,鳥喙對於鳥兒來講還有什麼功能呢?透過活動第一部分,小朋友得以獲得鳥喙相關知識。
首先,透過觀察與對照鳥類毛皮標本及頭骨標本,讓孩子知道鳥類頭部器官,如眼、耳、鼻、喙等位置,並以提問強化其認知,如:鳥是否有牙齒?多數小朋友一開始會說鳥沒有牙齒,但當 show 出鵝「齒狀喙」的照片時,小朋友又紛紛改口說鳥有牙齒,事實上那只是長得像牙齒的喙,透過「齒狀喙」可協助鵝扯斷食物,讓小朋友了解長得像牙齒不一定是牙齒,眼見不一定為真。而鳥喙的功能除了「吃」之外,也具有其他重要功能,過程中引導小朋友就其所知思考並回答鳥喙的其他功能,隨後播放生動影片觀察鳥喙各種功能,再針對影片內容進行解答,讓小朋友反覆練習觀察、思考及驗證,以建構其知識體系。接著引導小朋友觀察鳥喙形狀及捕食行為,並以日常可見的工具連結嘴喙形狀及捕食方式,如黑面琵鷺的嘴喙長得長長扁扁的,就像夾子一樣可在水中夾取魚蝦;又或麻雀的嘴喙呈圓錐狀、短短胖胖的,運用嘴喙咬開有堅硬外殼的種子或果實,因此運用瓜子剪讓小朋友剝瓜子殼體驗麻雀嘴喙的咬合力。最後強調友善耕作對於鳥類的影響,讓小朋友了解環境生態是環環相扣的。
野鳥觀察家
活動第二部分是參觀「奇幻自然」常設展區,該區展示了一百種以上的臺灣野鳥,透過此區的野鳥標本,讓孩子們可以仔細觀察這些鳥兒的嘴喙,結合第一節課的學習內容,推測這些野鳥的嘴喙像什麼工具。
觀察前,運用印有工具的牌卡,先幫小朋友複習上一堂課的內容,對應不同工具的嘴喙有哪些明顯的特徵?如長得細細長長像筷子的嘴喙,多生活在水域的環境,同時介紹水鳥的外觀特徵,可明顯看到展櫃中水鳥標本均集中在同一區域。接著以分組方式,每小組會拿到一張工具牌卡,任務是要觀察尋找至少兩種鳥可以對應小組工具牌卡的鳥喙,以團隊的分式分頭觀察並且讓小組進行討論確認。最後每個小組輪番上臺,跟大家分享小組尋找的結果,藉此訓練小朋友觀察及口語表達的能力,同時,小組共同上臺也可減少生性害羞的小朋友上臺的恐懼。
鳥喙食物對對碰
活動最後一部分為闖關遊戲,共分為 5 個關卡, 4 個小組分別拿到一張闖關卡,小組長需保管闖關卡及確認組員均到齊後,開始進行各關的闖關遊戲,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闖關的小組將會獲得小禮物,藉此激勵小朋友達成任務。遊戲關卡簡介如下:
- 鳥喙知識大考驗:以圈圈叉叉選邊站的方式,藉由圖卡問答,加深小朋友對於鳥喙知識的印象。
- 看鳥嘴的厲害:讓小朋友戴上鳥嘴口罩,模仿鳥類運用鳥喙叼食運送食物,同時訓練眼睛及身體肌肉協調能力。
- 鳥喙工具對對碰:運用塑膠袋挖洞,讓小朋友各持塑膠袋一角,依題目將球滾到塑膠袋正確的洞裡,由於塑膠袋大且軟,因此需要小朋友協力並運用手眼協調能力才能達成任務,同時也複習鳥喙及工具的配對。
- 滾球接力賽:先進行工具及食物牌卡配對,完成後,每位小朋友手持軌道,以接力方式將球從第一位小朋友的軌道滾到最後一位小朋友即完成任務。此關卡的牌卡配對訓練小朋友的邏輯思考,需先將工具轉換到相對應的鳥喙種類,再去配對該鳥喙主要是吃什麼食物,而滾球接力則訓練小朋友的手眼協調及專注力。
- 鳥寶寶肚子餓:以抽牌卡方式,讓小朋友角色扮演不同鳥種的鳥爸爸及鳥媽媽,鳥寶寶肚子餓了,鳥爸爸或鳥媽媽必須抓捕適合的食物餵食鳥寶寶,因此小朋友須思考他所代表的鳥種其鳥喙像什麼工具,再運用工具捕食正確的食物。
由於活動前兩部分均屬於偏靜態的活動內容,因此最後一部分透過動態且有趣的闖關遊戲,引導小朋友複習課程內容,從觀察、推測、實作,建立鳥喙與食物的關係,並讓小朋友帶著愉悅的心情完成活動。
結語
以有趣的方式帶領小朋友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秘,並創造活潑有趣的學習經驗,同時培養小朋友敏銳觀察力和探索科學的能力,一直以來都是幼兒科學園舉辦活動的理念,活動過程中小朋友開心、燦爛的笑容化為我們研發活動的動力,也讓我們陪伴孩子成長,在這過程中在孩子心中埋下一個科學的小種子,不斷澆灌,期待未來這顆種子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逐漸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