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記憶之地:中正紀念堂領袖紀念館中的國族地方感

近年在轉型正義等議題下,多數人所注視的中正紀念堂,多著重外部的文字地景與文化地景;作為一個國家級的領袖紀念館,其內部自 1980 年開堂以來陳設的領袖文物展視室,亦為博物館學所忽略。是故本文欲採用田野實察法輔以文獻分析,以中正紀念堂的蔣中正總統文物展視室為核心,探討臺灣的國族地方感是如何在領袖紀念博物館中被建構與呈現,並析論其意涵。

文物展視室自設立以來,展示目的曾隨著時代變化而調整變遷。由 1980 年代的「永懷領袖」―― 推崇蔣中正的勳業以建構領袖崇拜及紀念,至 1990 及 2000 年代展示蔣中正一生功績及中國近代史,以領袖象徵國家的意味相當明顯。進入 2010 年代以後,領袖紀念館的展示有了重大的調整,以臺灣為展間主題乃首次浮現。歷經臺灣民主化歷程的中正紀念堂,目前展間大致順著蔣中正的人生歷程,主題由「家庭」到「革命」、「抗戰」、「內戰」、「臺灣」最後到總統紀念辦公室,結合中國記憶與臺灣記憶,也象徵著中華民國來自中國大陸,最後歸向臺灣的國族地方感轉向過程。當中在國族地方感的營造方面,除了利用歷史事件直接訴諸對於國家空間的記憶與認同之外,更時常透過與國際間的往來,定位中華民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形象,與蔣中正作為大國領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