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參訪研究紀錄 2023 年 5 月 23 日至 8 月 23 日筆者獲得「傅爾布萊特—臺灣文化部藝文專業人才獎助計畫」,到「印第安納波里斯兒童博物館」(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以下簡稱兒童館)進行有關戲劇詮釋的觀察與訪談。
印第安納波里斯兒童博物館的歷史和成就
印第安納波里斯兒童博物館於 1925 年,由Mary Stewart Carey 在公民領袖和當地組織的幫助下建立,近年經過美國博物館協會(AAM)認證為世界「最大及最優」(The Biggest and The Best)的兒童博物館。該館有 5 層樓 4.3 萬平方公尺的展覽區及戶外運動園區,每年超過百萬觀眾參訪。 2021 年由已在該館工作 29 年之久的 Jennifer Pace Robinson 擔任總裁及執行長(president and CEO),兒童館將於 2025 年慶祝建館百年。茲從以下方面分析該館成功的因素:
兒童館的使命和價值觀
兒童館的使命是「透過藝術、科學及人文等創造絕妙的學習經驗,以便於對家庭與孩童產生改變生命的力量」。四大原則是「促進家庭學習;貢獻於社群、國家與世界;賦予人們價值;追求卓越」。該館落實 DEAI:「Diversity 多元、 Equity 公正、 Accessibility 容易親近、 Inclusion 融合」。為了鼓勵大家實踐,每個月選拔優秀 DEAI 員工。該館為自負盈虧的私立博物館,周遭社區有 45% 為非裔美籍居民,所以設立獎學金鼓勵學習優異的學童。各部門主管強調團隊合作、追求卓越,很特別的是鼓勵員工即使會犯錯也要多嘗試。
成功展覽和活動的秘訣:以觀眾為中心的系統性評量
展覽與活動能成功受到觀眾的歡迎,其秘訣在於系統性評量。策展前須先做觀眾調查,主題與內容的決定權不在於館員,而在於觀眾!評量組在兒童館已經運作 30 年,每個展覽或活動都會經歷嚴謹的四階段評量: 「發展概念的前置(Front-end)、形成性(Formative)、調整改善(Remedial)及總結評量(Summative)」。兒童館展覽與活動的特性:符合該館使命;以觀眾為中心;有意旨的進行融合;創造屬於該館的品牌;創新、有魔力;而且要非常有趣、好玩。整個展覽的核心,在於希望展覽能讓家庭觀眾留下美好回憶的家庭學習。而好展覽的秘訣為:沈浸式的環境;精采的故事線;詮釋人員的加入;建立在家庭學習的基礎上。最重要的部分在於說故事!他們會先提出一個大想法(Big Idea),澄清人們對於這個主題的誤解。大部分觀眾回饋表示,來兒童館參觀的目的不在於「獲得知識」,而是他們想「留下美好的回憶」。
戲劇詮釋的互動式家庭活動:中生代潛水探險
兒童館有 60 多位詮釋員(包括全時與部分工時人員),以工作性質與工作展區將詮釋員分為「STEM 」(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科 )、「Humanities」(人文)及「Actor Theater」 (演員)。邀請家庭觀眾共同參與是其特色,在活動中加入想像力與趣味性。例如「到中生代潛水」活動,以家庭為單位、探究不同的海怪(魚龍、菊石、滄龍及蛇頸龍)。活動先介紹中生代的時間軸從 156 億年前至 65 億年前,引導觀眾討論中生代海怪與現今動物之間的相異性(例如魚龍與海豚體態相似但是尾鰭的擺動方式相反。) 假裝要去潛水的地點在目前的俄懷明州,活動播放潛水注意準則影片。每個家庭收到一個教具包,內有手電筒、海怪模型、參觀活動單及色鉛筆,還有一個紅白相間求救的旗幟,讓家庭觀眾分散到中生代長廊中去探究時,如果碰到任何危險(或疑問)可以揮旗呼救。發給小朋友每人一個氧氣筒裝備並叮嚀他們 15 分鐘之內要完成探究,因為氧氣量只有 15 分鐘。每個家庭依照參觀活動單上面的要求為探險隊取名字,然後觀察海怪的食性與特徵分析、繪圖。完成觀察討論、填妥參觀活動單後,回到潛水站,繳回道具,與詮釋員對談後得到潛水證書。
互動的恐龍展示和有趣的學習體驗
恐龍廳「侏羅紀巨龍」(Giant of the Jurassic)展區在兩隻梁龍骨架中的樹叢中設置展演臺,每日由演員扮演地質系學生現場演出,介紹梁龍如何平移脖子,以類似梳子的整排牙齒、透過吸塵器的真空吸力、把葉子吸進胃內……。當地質系學生談到梁龍如何用牠的脖子平移時,牆壁上的古生物學家肖像竟然會加入談話,並問起什麼是真空吸力……。螢幕上趣味造型的古生物學家提到了自己過去的研究,推論梁龍的長尾巴有攻擊力時,邊框的梁龍幽默地用尾巴將古生物學家打趴在桌上。專家與學生兩人邂逅於時光隧道,展開古今對於梁龍知識的探討。
恐龍大廳有「搏鬥中的暴龍(T-Rex)與三角龍(Triceratops)」展示,配合這個展示由演員扮演一位陸續發現暴龍化石的年輕牛仔 Bucky ,講述他如何發現暴龍牙齒、足爪及 Y 形許願骨(wishbone),後者如鳥類前胸骨證實鳥類與恐龍兩者關係密切。隨後 Bucky 分別從暴龍與三角龍的牙齒、足爪與皮膚來分析兩者的強項與弱點,讓觀眾進行 3 回合舉牌投票預測最後搏鬥會贏的一方,並邀請觀眾述明理由。這個活動從趣味性出發,訓練觀眾分析兩種恐龍的生理結構並分享自己的邏輯推理過程。
兒童館從西雅圖博物館借展來的「恐龍列車」特展,是根據卡通影片發展,家庭觀眾在入口大排長龍登上火車頭、敲響鈴鐺,感到十分滿足地拍照留念。展區內有訓練挖掘技巧、分類恐龍、辨別食性的互動展區。兒童館為這個巡迴展策劃了兩個活動:
一、「遺失的行李箱」
演員扮演火車站的工作人員,被站長交付緊急任務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確認遺失行李箱的主人,並送上即將啟程的火車。觀眾根據行李箱的內含物推論主人的生物特徵,如:長圍巾可能是長頸恐龍、有披肩的背心適合有翅膀的恐龍等。 4 組家庭各得到不同的行李箱與內含物,要在活動單上記錄生物特徵並分析推論行李箱的主人。列車長不定時透過視訊倒數計時催促工作人員找出線索然後把它送回即將出發的火車。活動兼顧知識與趣味,有位小女孩跟著爺爺奶奶來參加,活動結束之後小女孩興奮地跟爺爺奶奶說回家後我來收拾行李,然後你們來倒數計時,看我是否能夠在 10 分鐘之內打包完成。
二、「白堊紀美食烹飪大賽」
孩童一進活動空間就先穿上五顏六色的小圍裙扮演廚師。穿著淡綠廚師服的演員先介紹不同恐龍的食性,引導家庭觀眾為自己分配到的恐龍準備餐點。之後,孩子們提著購物袋到市場採購,令人目不暇給、琳瑯滿目的樹葉、松果、肉片、蝦蟹與昆蟲等(道具),無限供應的食材讓孩童大展身手準備恐龍的餐點。緊湊有趣的活動雖然只有 15 分鐘,但讓觀眾從學習知識、討論食性並學習擺盤,孩童端上菜後按下響亮的鈴聲畫下活動漂亮的句點。
非常感謝 Fulbright 基金會的獎助、兒童館的邀請及科博館支持筆者進行 3 個月的深度參訪。在此期間,筆者擔任介紹「龍王龍」(Dracorex)的詮釋志工並參與會議交流、進行訪談與觀察研究,發現兒童館館員們皆有強烈的團隊使命感,咸希望未來努力維持「最大及最優」的寶座,其共同的企圖心與雄心壯志,令人感佩而有見賢思齊之嚮往。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