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蝶啄花為飽腹,只是這樣嗎?不!牠們與桑寄生有生生不息的寄生與共榮關係(下)


圖 / 邱少婷提供 

似西洋梨果實形狀特徵的梨果寄生屬,林奈發表指定的模式標本採自中國華南區。

目前常見臺灣產桑寄生科植物僅鈍果桑寄生屬和桑寄生屬。它們供蜜給啄花鳥,啄花鳥也覓食桑寄生的果子,可提供足夠的能量,並替它傳粉和散播排遺種子附到寄主植物上,啄花鳥與莖寄生植物的受粉和種實傳播息息相關。

臺灣桑寄生植物型不型?趨異演化還是趨同演化

桑寄生或槲寄生植物的類型是朝多型趨異演化?還是萬宗歸一的趨同演化呢?以臺灣原生的桑寄生植物分類脈絡看出,可分4~5屬,其中檜葉寄生屬(Korthalsella)、槲寄生屬(Viscum)、桑寄生屬(Loranthus)等3屬在形態特徵分類上較無疑義,只有在親緣科別上分別歸於檀香科的槲寄生族和桑寄生科。但另一群以果形區分的梨果桑寄生屬(Scurrula)及鈍果桑寄生屬(Taxillus),一般若不熟悉桑寄生植物的果實差異,常常會將兩屬併用而選擇優先發表的屬名,學者見仁見智,造成混淆不清的屬名與果型不一致,讓人無所適從。

摘自APG IV檀香目支序圖,將槲寄生族與桑寄生科分開。

根據1753年林奈發表的Scurrula parasitica(Linnaeus Sp. Pl. 1: 110.),代表的模式標本採自中國的華南地區,主要特徵是西洋梨形的果實形狀,果實連接果柄部分細瘦,也就是近萼片為上、果柄為下,呈現上寬圓下細瘦的果形,剖開鮮果,也可見種子的形狀上圓下細長。查閱早期採自臺灣原生的桑寄生科植物標本中,幾乎沒有似角錐狀的西洋梨形的果實,以往學名異名混亂,無法清楚界定,追溯史源似乎歸類於鈍果桑寄生屬是比較恰當的。至於西洋梨型與鈍果型的桑寄生植物的特徵差異,仍可以持續研究給予正確的類群歸屬,依自然親緣和以形態鑑別種間差異,探索果型不同的驅動力源自哪兒。

似西洋梨果實形狀特徵的梨果寄生屬,林奈發表指定的模式標本採自中國華南區。
似西洋梨果實形狀特徵的梨果寄生屬,林奈發表指定的模式標本採自中國華南區。

莖部寄生植物中,檜葉寄生屬(Korthalsella)和槲寄生屬(Viscum)的綠枝主體,仍然可執行光合作用;而桑寄生屬(Loranthus)和鈍果桑寄生屬(Taxillus),主要或幾乎只在真葉行光合作用,它們在製造光合代謝物的部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光合功能上的演化可能是逐漸趨異。

鈍果桑寄生屬梨果桑寄生屬親緣近與桑寄生亞族的桑寄生屬遠

國際學者對槲寄生和桑寄生兩類,根據光合功能、在生活型的細節、形態和解剖也能明顯的區別出來,因此被子植物親緣群(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IV)第4版的分類,已將槲寄生族(Visceae)置於檀香科(Santalaceae)。而桑寄生族(Loranthceae)仍留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中,其共同特性包括染色體數目一樣(x=9),其中鈍果桑寄生屬(Taxillus )與梨果桑寄生屬(Scurrula)近,屬於桑寄生亞族(Loranthinae),反而與桑寄生亞族的桑寄生屬親緣較遠。

根據現今國際上處理桑寄生植物的親緣系統分類,重新檢視臺灣原生的桑寄生植物,檜葉寄生屬和槲寄生屬應歸屬於檀香科(Santalaceae),僅桑寄生屬、梨果桑寄生屬和鈍果桑寄生屬仍然留存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至於梨果桑寄生屬和鈍果桑寄生屬以果實形態區分,近柄的形狀是否為長角錐狀或圓柱鈍狀?可能就需要進一步的持續研究。

臺灣桑寄生植物的受粉與傳播,引來鳥類的青睞

臺灣原生的槲寄生和桑寄生植物類群中,花朵的尺寸以鈍果桑寄生屬(Taxillus)最大,桑寄生屬(Loranthus)其次,槲寄生屬(Viscum)較小,而檜葉寄生屬(Korthalsella)的花和果都是最小。桑寄生植物開花時,以鈍果桑寄生屬(Taxillus)的艷紅色花筒,最吸引鳥類的青睞,花冠頂端綴綠色,裂瓣內側暗紅色,花開尖端反綠展紅,公告喜紅的傳粉者可趁鮮來造訪。迎賓宴客的餐點是整個花筒內滿滿的蜜水,鈍果桑寄生屬花朵的蜜水量最大,甜度高代表可提供傳粉的鳥類足夠的能量。

檢視其他桑寄生植物的花朵是否有泌汁液,目前認為其他3屬花朵的分泌量稀少,可能吸引較小的傳粉者,但也僅夠幫助受粉,讓花粉粒沾粘在柱頭上。花內泌出蜜水,唯以鈍果桑寄生屬可提供啄花鳥或紅肩粉蝶等喜蜜源的傳粉者覓食,同時協助成功傳粉。

綠啄花和紅胸啄花鳥,皆與植物桑寄生有特殊的互利共生關係

傳粉者中以臺灣的兩種啄花鳥為主,綠啄花和紅胸啄花皆為留鳥,鳥體型分別是臺灣鳥類中最小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綠啄花的成鳥約8公分;紅胸啄花的成鳥約9公分)。綠啄花喙型尖細,下體皮淡黃偏淡綠色,繁殖期為4~6月,鳥巢似梨形,巢口位於巢的中部,以松針、植物纖維和蜘蛛絲等為材料。綠啄花鳥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闊葉林,較常降至低矮的植被層活動。

科博館蒐藏的綠啄花Dicaeum minullum uchidai (Kuroda, 1920)標本。
科博館蒐藏的綠啄花Dicaeum minullum uchidai (Kuroda, 1920)標本。

紅胸啄花是體型纖小的深色啄花鳥,以雄鳥的胸前具猩紅色的塊斑為特徵命名,上體閃輝深綠藍色,下體皮黃,一道狹窄的黑色縱紋沿腹部而下。雌鳥下體赭皮黃色,羽色黃,喙型較短。紅胸啄花鳥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山區,常出現在高樹冠層。

紅胸啄花Dicaeum ignipectus (Blyth, 1843) 雄鳥展示標本(特有生物中心蒐藏)。
紅胸啄花Dicaeum ignipectus (Blyth, 1843) 雄鳥展示標本(特有生物中心蒐藏)。
科博館蒐藏的紅胸啄花雌鳥標本
科博館蒐藏的紅胸啄花雌鳥標本

以上兩種啄花鳥皆與植物桑寄生有特殊的互利共生關係,喜食桑寄生的果子。桑寄生植物(含槲寄生類)前3屬的果實尺寸雖有差異,但形狀、顏色、質地各具特色,成熟時有的綠中帶紅、橘黃、乳黃色,有的淡綠近白色,這樣的彩度對比或明暗像差,推測都是靠鳥類傳播的重要準則。啄花鳥喜訪橙紅花色、吸食花蜜,體型大小與其類似的綠繡眼,也是不請自來的訪客。野外也紀錄到綠繡眼啄食桑寄生的果子,雖不如啄花鳥類的熟練便捷,仍可能是桑寄生植物的隨機傳播鳥。

花前蝶滿枝?桑寄生科植物是其他物種的食物來源

喜蜜源的蝶戀花,鈍果桑寄生花開時偶可觀察到紅肩粉蝶飛舞其間,事實上桑寄生科植物是其他物種的食物來源,它的葉子是提供粉蝶、小灰蝶等幼蟲的食料。因此不必等到槲寄生或桑寄生植物開花,粉蝶科(Pieridae) 和灰蝶科(Lycaenidae)的成蟲早就尋尋覓覓而於桑寄生植物豐茂的綠葉之間,產下排列整齊的一群卵。當破卵而出的蟲蟲總動員時,只見花前蟲滿枝。粉蝶科的白豔粉蝶(紅紋粉蝶)、豔粉蝶(紅肩粉蝶)幼蟲主要以鈍果寄生屬(Taxillus)的葉子為食料,灰蝶科褐翅青灰蝶(褐底青小灰蝶)、漣紋青灰蝶的幼蟲也喜食鈍果寄生屬的葉子。

科博館蒐藏的紅肩粉蝶腹背面標本
科博館蒐藏的紅肩粉蝶腹背面標本
花前蟲滿枝,粉蝶科幼蟲以鈍果寄生屬的葉子為食料。
花前蟲滿枝,粉蝶科幼蟲以鈍果寄生屬的葉子為食料。

有些灰蝶科的幼蟲也以桑寄生屬的葉子為食料,例如:白腹青灰蝶(花蓮青小灰蝶)。幼蟲以槲寄生屬的葉子為食料的蝶類,包含條斑豔粉蝶(胡麻斑粉蝶)、黃裙豔粉蝶(韋氏胡麻斑粉蝶)、鈿灰蝶(黑星琉璃小灰蝶)等,在臺灣的槲寄生或桑寄生植物類群,幾乎找不到不受蝶類幼蟲啃食者。

寄生植物以掠奪其他植物的水分或養分為生,也提供了蝶、鳥的食料和蜜源

在自然生態系中,不論是自營或必須仰賴別的生物維生,都密切串聯在生生不息的食物網中。雖然寄生植物以掠奪其他植物的水分或養分為生,但它也提供了粉蝶、灰蝶、啄花鳥類的食料和蜜源,扮演非常重要的生態角色,且位在不可缺失的環節,本文依鄰近區域的植物誌、桑寄生植物的食料蝶類、野外紀錄和筆者的整理,藉此一窺寄生植物蘊養與共生共榮的生存之道。不難理解這群桑寄生植物主導著臺灣森林生態中啄花鳥與粉蝶、灰蝶生生不息的命脈,並且共生共榮。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隱身藝術殿堂的馬德里皇家植物園

珍稀瀕危植物何去何從?組織培養室擔當重責大任,蘭花繁殖與保育交給植物園!

現代生物分類學濫觴地 – 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林奈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