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地的獅子魚(二)– 流落異地成惡疫


圖/黃興倬提供  

魔鬼簑鮋的幼魚

以1992年的意外逸出,魔鬼簑鮋從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域開始擴散。短短20年間,幾乎整個西大西洋海岸都有其蹤跡,並造成了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域生態的重大衝擊。

臺中市,東興傳統市場,一處魚攤

全世界的傳統市場都是當地人民日常生活的縮影,而且只要你有耐心多逛一會兒,絕對會有讓你不虛此行的驚喜。前面幾個漁貨攤位一路逛下來,當天各家的鋪貨與行情已經大致了然於心。陡然,整齊排列的魚攤上,當中幾條魚特別吸引了我的目光。

雖然身體的鱗已經被刮除,但是還是可以依稀看出生前鮮明的紅白條紋,頭部眼鼻處特別的觸角,特意剪短的鰭條,掩飾不了牠們的真實身份。「獅子魚!」我心中驚呼。

市場魚攤上的獅子魚
市場魚攤上的獅子魚

「頭家,這是今仔日現撈的,很少有喔!」攤主熱心地招呼。「刺(指鰭條)都已經剪掉,這樣就可以直接煮了。肉很細,蓋甜!」

我還是很難把在海底沈穩威猛的鎮關將軍,和被卸甲剝皮躺在攤子上的漁貨做情感的連結,只好露出尷尬卻不失禮貌的笑容,取得攤主的同意拍了照片後,匆匆走了。

在臺灣,只要是可以吃的魚,不論貴賤,漁民在收竿拉網之際,都會帶點感恩之心,感謝海洋的賜予與媽祖的庇佑。但是在加勒比海,獵捕當地的獅子魚,完全出於純粹的恨意與虛無的正義,沒有一絲一毫的感謝。對當地人而言,獅子魚猶如瘟疫一般的存在,面對牠們無需憐憫。

在當地,死的獅子魚,才是好的獅子魚。

一場颶風引起的生態夢魘

1992年,安德魯颶風侵襲了佛羅里達,當地水族館遭到風暴損害,館內3尾魔鬼簑鮋被沖進了附近的海灣。這幾隻越獄的囚犯以及牠們的後裔,從此掀起了一場誰也沒有想到的毀滅性生態災難。

在那之前,魔鬼簑鮋以其鮮豔的體色、外相兇猛的習性,早就是美國觀賞用水族產業界的寵兒,許多大型水族館和水族業者都從原產地進口活體,一年有上千萬美金的產值。

和所以有生態災難一樣,一開始誰也沒有把幾隻逃逸的獅子魚放在心上。不出兩年,加勒比海的潛水員開始發現海底出現了零星的獅子魚,大家還呼朋引伴前往朝聖。後來獅子魚的數量愈來愈多,一片小小的珊瑚礁岩上竟然擠了7、8隻魔鬼簑鮋,而且其他的珊瑚礁魚蝦蟹類愈來愈少,人們才逐漸發覺大事不妙。

異地求生

成熟的魔鬼簑鮋有個極富彈性的胃,可以撐大30倍,容納自身體重一半的食物,只要吞得下的獵物牠都會吃。在加勒比海曾發現一隻獅子魚的胃裡有超過60隻未消化的獵物。生態學家估計一隻獅子魚在5個星期之內,就可以把牠居住範圍內的魚群消滅80%。獅子魚捱餓忍飢的功力也是一絕:沒有東西吃的獅子魚可以支撐3個月以上,而且體重只減輕10%。因此在把一個地方的獵物吃光以後,獅子魚可以從容的轉移陣地,然後再次肆虐。

獅子魚的繁殖能力也很強:雌獅子魚孵化後大約一年就有繁殖能力,在溫暖的珊瑚礁水域,每隔55天就可以產下超過1萬個卵。受精卵隨著海流散佈,仔魚孵化後會沉降到海底,迅即開始牠們的獵殺生涯。由於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珊瑚礁魚類群聚已經被牠們的父祖輩重創,沉降到海底的小獅子魚幾乎不會遇到天敵(除了被同類獵殺以外),而能順利長大,像瘟疫一樣繼續在海底蔓延。

魔鬼簑鮋的幼魚
魔鬼簑鮋的幼魚

在2000年後,美國與加勒比海周邊國家的產官學界,終於正視這個問題並開始補破網。除了監測、通報和清除的這些標準作業流程,生態學者和環境官員們也積極探討一個問題:一樣都是珊瑚礁海域,為何獅子魚在原產地只是一種平凡美麗的魚,流落到異地卻成為人人喊打喊殺的惡疫?

異地肆虐為哪般?

在原生的印度—太平洋海域,魔鬼簑鮋在狹小的生態區位空間中,必須面對許多生態角色相近的競爭者。獅子魚的卵,也會被嗜食浮游動物和魚卵的魚類攝食(如:管口魚),成功孵育沈降的幼魚,也要面對礁岩上虎視眈眈的掠食者。而成年的獅子魚,雖然有毒鰭護身,大石斑、裸胸鯙,甚至礁岩區的鯊魚,都是潛在的天敵。在一個多樣性高,生態功能平衡的珊瑚礁,獅子魚就只是一種平凡的底棲魚類而已。

身體細長的管口魚以魚卵為食
身體細長的管口魚以魚卵為食
大型石斑魚是獅子魚的主要天敵之一
大型石斑魚是獅子魚的主要天敵之一
裸胸鯙
裸胸鯙

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的珊瑚礁,也有大石斑和鯊魚等大型掠食者,但是這些魚之前並未遇到過魔鬼簑鮋,所以並不會主動獵食牠們,因此魔鬼簑鮋得以橫行四方。

既然生態系已經無力反制,始作俑者的人類只好擔起責任。在整個西大西洋地區,獅子魚被視為危險有害的入侵生物,若在海中發現牠們都需要通報,且不論大小與季節,都允許(甚至鼓勵)撈捕。當地海鮮餐廳甚至推出各種獅子魚料理,出版界也有不少獅子魚料理的食譜。

近年,拜全球化之賜,一種長得跟魔鬼簑鮋極為相像的斑鰭簑鮋Pterois miles,從紅海悄悄地越過蘇彞士運河,來到了地中海。這兩種獅子魚的形態在野外很難辨別,而且習性與生態也都類似。由於加勒比海的前車之鑑,地中海出現斑鰭簑鮋引起了當地的高度重視,目前全球的海洋生態學者與當地環境官員正在密切注意後續的發展。

即使在異鄉被當成惡疫,一旦被發現就會引來人類以正義為名的魚叉與網羅,獅子魚依然維持一貫的優雅與殘酷,悠遊於海中。而引發這場海洋瘟疫的,也是人類的貪慾。只是這場生態浩劫,陪葬的卻是千千萬萬無辜的海洋生物!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重覓臺灣斯文豪氏攀木蜥蜴的蹤跡!

啊!有老鼠!認識臺灣產的鼠形動物

Mantastic! 馬爾地夫追尋蝠魟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