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視角下地方記憶的建構與傳播:德國戴特莫爾德戶外博物館個案

從 1891 年瑞典史坎森戶外博物館開始,這種代表致力保存前工業化時期農村常民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博物館類型,逐漸在歐洲以及世界各個國家開枝散葉普及開來,成為全球博物館景觀中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然而,當時堪稱進步、現代的戶外博物館類型,如何面對上世紀以及本世紀工業化以及消費社會對常民生活的改造?戶外博物館如何與時俱進調整其典藏政策與詮釋策略?如何發展新的觀點來保存與解釋地域集體記憶?本研究以德國戴特莫爾德戶外博物館為研究對象,採取文獻分析、質化訪談、參與實作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二:第一,時間面向方面,博物館的典藏政策從前工業化時期的農村常民文物,擴大到現代、近現代的常民生活文物;社會包容方面,典藏政策擴大納入社會不同社會階層的常民生活文物。第二,從猶太人房舍「烏爾曼家屋」的個案研究發現,博物館開啟了動態的、移動的觀點,重新挖掘與建構西法倫地域的常民記憶,破除了靜態的、單一族群的、特色化了的常民生活再現,讓衝突與和平、共融與區隔過程動態交織成地方記憶。博物館則成為邀請公眾參與感受、反思、討論的公共空間。最後,本研究歸納出戴特莫爾德戶外博物館的實作經驗,期盼做為國內博物館的實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