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書芬山博物館群「聲光秀」與「扮演學校」的體驗經濟

近年來博物館的經營,因為經費短缺而陸續提出組織改造以面對激烈的競爭,此現象也促使博物館界開始思考是否除了堅守固有教育的使命外,還應更主動地在休閒娛樂事業中採取增加收入的創新經營策略。本文以個案研究澳洲書芬山博物館群的兩個活動,來探討體驗經濟在博物館的意義與啟示。管理學大師Pine II與Gilmore將人類經濟發展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原料」為主的「農業經濟」;第二階段是以「商品」為主的「工業經濟」;第三階段是注重「客戶關係」的「服務經濟」;第四階段是提供顧客「感受滿足」的「體驗經濟」。他們建議企業機構可以透過誘人的體驗,帶來忠誠的顧客及更高的利潤,因為物品有不同的經濟價值:由低階的可替代性「原料」、有形的「商品」、無形的「服務」而遞升至值得記憶的「體驗」。以上企業的經濟價值演變理論,或可運用於博物館環境中:「原料」相當於物件、「商品」等同於展覽、「服務」就是導覽解說,「體驗」即是客製化的活動。因此對於博物館而言,客製化的「體驗」活動具較高經濟價值。本研究分析書芬山博物館群的「聲光秀」與「扮演學校」,發現根據體驗經濟的未來性、商業模式與經濟價值,「聲光秀」包含3E(娛樂、審美與逃避現實)與4S(聽、視、味與嗅覺),屬於提供觀眾被動參與的「服務」與「體驗」。「扮演學校」包含5E與5S(增加教育、情感與觸覺),屬於提供學童主動參與的「體驗」及「轉型」,其體驗經濟的價值顯然超越「聲光秀」。因此,本研究建議博物館在設計高經濟價值的活動時,要大規模客製5E與5S活動,運用戲劇使平凡的活動令人印象深刻,以及開發活動周邊收費的服務與附帶產品。雖然書芬山博物館群與一般博物館的性質不同,但是其體驗經濟的策略或許是博物館界可考慮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