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城市的領航者–新加坡植物園(二)


國家胡姬(蘭花)園(National Orchid Garden)入口。(圖/胡維新)

本文介紹國家胡姬(蘭花)園中的高山胡姬展覽館,內有陳溫祥霧室、婉平麥尼斯鳳梨館及勝科冷房等主題展區;Bukit Timah入口則為公園新闢區域,有生態公園及生態池、民俗植物公園、觀葉植物和Jacob Ballas兒童公園及肩負保育研究重責的種子庫。

新加坡國家蘭花園:花卉愛好者的必訪之地

Tyersall入口

(一)Tanglin入口的音樂臺:音樂臺所在位置早在1860年代就是植物園入口視覺焦點,目前八角造型是1930年所建,環繞涼亭四周栽種雨豆樹(Samanea saman),每到開花季節夾雜新芽,是該園舊大門入口地標設施。

雨豆樹(Samanea saman)環繞的八角音樂演奏臺。(圖/胡維新)
雨豆樹(Samanea saman)環繞的八角音樂演奏臺。(圖 / 胡維新)

(二)國家胡姬(蘭花)園(National Orchid Garden):國家蘭花園毫無疑問是植物園最值得參觀的地點,該園1995年由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揭牌開幕,目的在展現植物園多年致力蘭花培育的成果。全園佔地約3公頃,是植物園唯一收費參觀的展區,園區展示1000種原種蘭花及超過2000種以上的雜交品系,進入花園可見蜿蜒露地栽培的各式蘭花,中間穿插涼亭噴泉造景,色彩繽紛多樣,讓人目不暇給,環繞花園是一趟豐富的視覺饗宴,蘭花展示隨步道拾階而上,高點會抵達建於1867年間的Burkill 會館,這棟建築過去是植物園園長的寓所,為紀念前後擔任園長的Burkill父子所命名,是一棟少見混合馬來及西方莊園風格的歷史建築。

國家胡姬(蘭花)園(National Orchid Garden)入口。(圖/胡維新)
國家胡姬(蘭花)園(National Orchid Garden)入口。(圖 / 胡維新)
國家胡姬(蘭花)園露地展示。(圖/胡維新)
國家胡姬(蘭花)園露地展示。(圖 / 胡維新)

高山胡姬展覽館(Tropical Montane Orchidetum):國家胡姬園近年最受關注的應屬熱帶高山胡姬展覽館擴增計畫,此計畫模擬從熱帶低海拔至中高海拔的生育環境,以蘭科植物為主體,亦展示包括鳳梨科、薑科、杜鵑花科、苦苣苔科等多樣性熱帶植物,整個區域除展示功能,亦兼具科學教育、物種保育及結合植物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等多目標功能。整個計畫總經費耗資3千500萬新幣,於2015年動工,2021年4月完成,落成時由總理李顯龍親臨開幕,整個展區包含3大主題館:

(A)陳溫祥霧室(Tan Hoon Siang Mist House)擴建:模擬海拔650公尺至1000公尺左右環境,主要展示國家胡姬園蒐藏中屢獲獎項的種類或雜交品系,包括一些稀有品種,如蝴蝶蘭、萬代蘭和石斛蘭類等。

(B)婉平麥尼斯鳳梨館(Lady Yuen Peng McNeice Bromeliad):這個展示主要呈現美洲熱帶地區海拔650公尺至1000公尺的植物,特別以鳳梨科、孔雀竹芋屬(Calathea)和美洲產嘉德麗雅蘭、文心蘭(Oncidium)、樹蘭(Epidendrum)等為主。

婉平麥尼斯鳳梨館(Lady Yuen Peng McNeice Bromeliad)的鳳梨科植物展示。(圖/胡維新)
婉平麥尼斯鳳梨館(Lady Yuen Peng McNeice Bromeliad)的鳳梨科植物展示。(圖 / 胡維新)

(C)勝科冷房(Sembcorp Cool House):新開放的冷房是從既有的冷室擴建而來,冷房溫度控制於16-23℃之間,模擬熱帶高原海拔1000公尺至2000公尺的環境,以環繞步道設計出馬來亞、東南亞大陸、中國南方、紐澳大洋洲、熱帶非洲及美洲等5個生物地理區為展示主題。這個冷房除了讓一般觀眾一探熱帶高原蘭科植物的美與多樣性,也創造了適宜的生境,讓稀有物種得以在人為呵護的環境下保存下來,更是許多未知物種研究發表前最佳的馴化場所,因此是集科學教育、展示、物種保育和科學研究於一身的場域。在位處赤道的新加坡,要終年維持這樣的溫度和微環境,營運成本是非常驚人。

勝科冷房(Sembcorp Cool House):模擬熱帶高原海拔1000公尺至2000公尺的環境,展示熱帶高原蘭科植物。(圖/胡維新)
勝科冷房(Sembcorp Cool House):模擬熱帶高原海拔1000公尺至2000公尺的環境,展示熱帶高原蘭科植物。(圖 / 胡維新)

(三)SPH 巨人步道(SPH Walk of Giants):這一條挑高8公尺的樹冠層觀察步道,在高大的熱帶雨林間,由於多數時候我們只能從地面仰望遙遠的冠層,植物園設計這條步道,可以讓參觀民眾近距離觀察冠層的附生植物或是攀爬的藤本植物,更可以輕易看到雨林上層樹種開花結實的情形。一旁並有一片占地6公頃的學習雨林,利用空間廊道相結合,將低海拔濕地與低地雨林棲地整體串聯,展示形狀和樹皮有趣的樹木、竹林和野生果樹植物等,穿越名為Mingxin Foundation Rambler’s Ridge可見到東南亞熱帶雨林最具代表性的龍腦香科植物,如Dipterocarpus alatus和紫薇科的Lagerstromia floribunda等物種。

結合自然與人文的綜合型國際植物園

Bukit Timah入口

為新加坡植物園新擴增區域,入口鄰近地鐵站,主要展示包括:

(A)生態公園及生態池:為園區賞鳥重要地點,主要栽培重要經濟相關植物,如竹子的蒐藏、九重葛(Bougainvilleas)和經濟果樹等。

(B)民俗植物公園(Ethnobotany Garden):新加坡為多元融合的移民社會,不同族群因生活、工藝和建築、信仰象徵和藥用等使用的植物各異,因此這樣的展示在新加坡植物園就饒富意義,戶外園區展示超過300種以上的民俗植物,主要來源包含馬來半島、印尼及南亞3個地理區塊,榴槤、芒果、山竹等熱帶果樹和非常受歡迎的青菜光葉藤蕨(Stanochlaena palustris)等。祭祀用的芳香植物、建築用的婆羅洲鐵木(Eusideroxylon zwageri)等都可以在此看到。

(C)觀葉植物展區:這是全新設計的展區,呈現植物葉形、葉色及斑紋變化的多樣性,食蟲植物和大型水生蓮花等水生植物是本區觀察重點。

(D)Jacob Ballas兒童公園及種子庫:西方較具歷史規模的植物園,常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公園,Jacob Ballas則是亞洲少見兒童專屬探索式主題公園,公園內利用精心設計的情境,讓遊戲其中的兒童每位都像個博物探險家;除此,附近還有一座2019年才完成的種子庫,主要做為東南亞物種研究、保育及種質保存的場所。

Bukit Timah 入口附近闢建的生態公園及生態池。(圖/胡維新)
Bukit Timah 入口附近闢建的生態公園及生態池。(圖 / 胡維新)

總而言之,新加坡植物園除了是市民重要的休憩場所,歷經160年的經營,園區樹木高大蓊鬱,本身就是一座名符其實的熱帶雨林,園區的展示主題非常豐富而多樣,除了本文介紹的幾個與植物相關的展區,雕塑和與自然有關的藝廊林立,研究能量充沛,是一座自然卻充滿人文薈萃的綜合型國際植物園,如果是一般遊客絕對值得造訪,對專業者而言,其發展經驗值得同樣位處熱帶、亞熱帶環境的臺灣借鏡。

本文結束分隔線

本著作由本館研究人員所提供,博學多文團隊編輯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4.0 國際 (CC BY-NC-ND 4.0) 授權條款釋出。若需要使用本篇的文字、圖像等,請洽本館出版室。

現代生物分類學濫觴地 – 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林奈植物園

花園城市的領航者–新加坡植物園(一)

科研與休憩兼容並蓄的墨爾本皇家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