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一項必要且有趣的學習,陶片拼合與修復讓人看見文物的原貌! Posted by 李作婷 2022-09-01 2084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489,適讀年級:五年級 陶片拼合,要持續的觀察與分類,在適當清潔後再進行黏合。這個工作的過程,除了學習認識陶器屬性、特徵,同時也在觀察中,無形累積了推測陶器製作、使用、埋藏過程的資料,以便後續分析與研究。
來看看古人用什麼工具製作骨器?從清水社口尾遺址發現他們做了各種骨角器! Posted by 李作婷 2022-04-01 210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03,適讀年級:六年級 骨器,是臺灣出土史前遺物中,量少但很特殊的存在。在臺中,以番仔園文化出土的骨器最多,以細緻的小型工具為主。我們來看看社口尾遺址出土的尺骨尖器,及一種類似魚卡子的兩頭尖器,可能有類似複合式魚鉤或活動式矛頭的漁獵具功能。
印痕陶片中的史前稻米,稀有現身彰化縣牛埔遺址! Posted by 李作婷 2021-11-01 220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39,適讀年級:八年級 2018年發掘的牛埔遺址考古標本當中,偶然地發現了兩件印有稻米印痕的陶片。稻米印痕資料可以提供研究史前人植物利用的參考資料,對於不容易保存植物性遺留的考古遺址,印痕陶片的發現,帶領我們一窺史前植物的樣貌。
前進清水社口尾遺址!挖出史前人的特殊文化 Posted by 李作婷 2021-01-01 235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62,適讀年級:九年級 社口尾遺址出土的灰坑土壤顏色偏黑,為了確認碳化物種類,利用水洗浮選的方式,篩洗出其中摻雜的微小遺物。透過細緻的工作與觀察,能夠從土壤中獲得很多具可鑑定特徵的種子遺留,幫助考古學家深入認識史前番仔園文化人的生活與環境。
從尼安德塔人到現代時尚:植物纖維的演進與應用 Posted by 李作婷 2020-08-01 2539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SR值541,適讀年級:八年級 植物纖維的利用,無疑的是人類古老的工藝之一,考古學家甚至在舊石器時代地層裡,發現尼安德塔人已知利用韌皮纖維撚線的證據。儘管真正的植物編織品並不普遍出土於考古遺址,所幸有陶器上的繩印紋可以佐證這類植物纖維利用技術的發展。
發現地底下的史前森林 Posted by 李作婷 2020-03-01 2712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SR值531,適讀年級:七年級 2018年年底,本館在臺中市豐樂公園西南邊的一處大型建案開發工地,進行了搶救考古發掘調查。這次的調查當中,驚喜的發現了史前時代的木質遺留和植物種子遺留的堆積。這個發現,幫助我們能夠深入了解史前時代的植物相與環境,認識到史前人生活週遭的生態資源。